log_format main escape=json '';
$http_x_forwarded_for #客戶端的真實ip通常web伺服器放在反向**的後面這樣就不能獲取到客戶的ip位址了通過$remote_add拿到的ip位址是反向**伺服器的ip位址。反向**伺服器在**請求的http頭資訊中可以增加x_forwarded_for資訊用以記錄原有客戶端的ip位址和原來客戶端的請求的伺服器位址。$remote_addr # 遠端客戶端的ip位址
$remote_user #遠端客戶端使用者名稱用於記錄瀏覽者進行身份驗證時提供的名字如果沒有登入就是空白。
$time_local #訪問的時間與時區比如18/jul/2012:17:00:01 +0800時間資訊最後的"+0800"表示伺服器所處時區位於utc之後的8小時。
$request_method #http請求方法,通常為"get"或"post"
$scheme #請求使用的web協議,"http" 或 "https"
$host #http請求行的主機名》"host"請求頭欄位》符合請求的伺服器名.請求中的主機頭欄位,如果請求中的主機頭不可用,則為伺服器處理請求的伺服器名稱
$request_uri #這個變數等於包含一些客戶端請求引數的原始uri,它無法修改,請檢視$uri更改或重寫
$uri #請求中的當前uri(不帶請求引數,引數位於$args),可以不同於瀏覽器傳遞的$request_uri的值,它可以通過內部重定向,或者使用index指令進行修改,$uri不包含主機名,如"/foo/bar.html"
$query_string #請求中的引數值
$server_protocol #伺服器的http版本,通常為 "http/1.0" 或 "http/1.1"
$status #http響應**
$body_bytes_sent #傳輸給客戶端的位元組數,響應頭不計算在內;這個變數和apache的mod_log_config模組中的"%b"引數保持相容
$http_user_agent #使用者終端瀏覽器等資訊
$request_time #處理客戶端請求使用的時間,單位為秒,精度毫秒; 從讀入客戶端的第乙個位元組開始,直到把最後乙個字元傳送給客戶端後進行日誌寫入為止。
$upstream_addr #真正提供服務的主機位址
$request_id #生產唯一id方便查詢問題
$upstream_response_time #請求過程中upstream的響應時間
nginx日誌格式
最近我們要呼叫idl的乙個人臉識別介面,但是人家那個介面是部署在南京機房,並且只能內部呼叫。從最小化成本的考慮,對於海外使用者,我們在香港搭建了乙個nginx走專線中轉進行提速。在國內則是在北京機房。中轉的配置很簡單,就是乙個簡單的proxypass 使用者是對 傳送 http post 請求就能夠...
nginx日誌格式
日誌簡介 nginx日誌主要有兩種 訪問日誌和錯誤日誌。訪問日誌主要記錄客戶端訪問nginx的每乙個請求,格式可以自定義 錯誤日誌主要記錄客戶端訪問nginx出錯時的日誌,格式不支援自定義。兩種日誌都可以選擇性關閉。通過訪問日誌,你可以得到使用者地域 跳轉 使用終端 某個url訪問量等相關資訊 通過...
nginx日誌格式
為了更好滿足分析場景,推薦採用如下log format配置。各欄位含義如下 字段 含義remote addr 客戶端位址 remote user 客戶端使用者名稱 time local 伺服器時間 request 請求內容,包括方法名 位址和http協議 使用者請求時使用的http位址 st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