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物理cpu數:主機板上實際插入的cpu數量,可以數不重複的 physical id 有幾個(physical id)
2.cpu核數:單塊cpu上面能處理資料的晶元組的數量,如雙核、四核等 (cpu cores 核心)
3.邏輯cpu數:簡單來說,它可使處理器中的1顆核心,如2顆核心那樣在作業系統中發揮作用。
這樣一來,作業系統可使用的執行資源擴大了一倍,大幅提高了系統的整體效能,此時邏輯cpu=物理cpu個數×每顆核數x2。
總核數 = 物理cpu個數 × 每顆物理cpu的核數。總邏輯cpu數 = 物理cpu個數 ×每顆物理cpu的核數 × 超執行緒數。
vcpu,顧名思義,是虛擬cpu。 建立虛擬機器時,需要配置vcpu資源。 因此vcpu是虛擬機器的部件。 因此脫離vm,談論vcpu是沒有意義的。
虛擬化管理系統如何排程vcpu,取決於系統內的虛擬機器數目以及虛擬機器配置的vcpu的情況。
大致的情況如下:
1、當系統內vm所需的vcpu總數少於物理cpu的核數(包括超執行緒core)時,虛擬化管理系統為vcpu分配的資源不超過乙個物理cpu核。 vcpu與物理核的分配關係可以是繫結的,也可能是動態的。
比如伺服器有20個核心,你建立了2個vm,每個vm 4個vcpu,那麼這兩個vm最多能夠使用伺服器的8個核心。
2、當系統內的vm所需要的vcpu核大於物理cpu核數時,虛擬化管理系統首先按照時間片輪流排程一遍,然後如果還有剩餘的cpu資源,則給所需要的vcpu。 比如系統配置了40個vcpu,只有20個物理核。那麼平均每個vcpu獲取乙個核心50%的資源。由於一些vm忙,一些vm空閒,虛擬化系統會在乙個排程週期內,劃分出若干時間片,輪流給每個vcpu使用。忙的vcpu可以使用完整個時間片,而閒的vcpu用不完整個時間片,會提前釋放資源。這樣在乙個排程週期內,對每個vcpu都排程一遍後還有空閒的時間,排程器會把用這剩餘的資源去排程忙的vcpu。 這樣兼顧公平和效率。 這中排程演算法具體下來,大致是如下效果:系統有1個cpu 2.0 ghz,兩個vm,分配1個vcpu。 如果vm1 和 vm2都忙,那麼各自相當於擁有乙個1.0 ghz的cpu。 如果vm1很忙,vm1只需要 500mhz的處理能力,那麼在vm1看來,相當於暫時獲得了 1.5ghz的處理器。
Linux檢視Cpu的核數,物理數,邏輯cpu數量
總核數 物理cpu個數 x 每顆物理cpu的核數 總邏輯cpu數 物理cpu個數 x 每顆物理cpu的核數 x 超執行緒數 檢視物理cpu個數 cat proc cpuinfo grep physical id sort uniq wc l 檢視每個物理cpu中core的個數 即核數 cat pro...
Linux檢視物理CPU個數 核數 邏輯CPU個數
一 概念 1 物理cpu 實際server中插槽上的cpu個數 2 cpu核數 一塊cpu上面能處理資料的晶元組的數量,比如現在的i5 760,是雙核心四執行緒的cpu 而 i5 2250 是四核心四執行緒的cpu 一般來說,物理cpu個數 每顆核數就應該等於邏輯cpu的個數,如果不相等的話,則表示...
Linux檢視物理CPU個數 核數 邏輯CPU個數
需要分清三個概念 物理cpu 物理cpu的核數 物理cpu的核是否支援超執行緒 總核數 物理cpu個數 x 每顆物理cpu的核數 總邏輯cpu數 物理cpu個數 x 每顆物理cpu的核數 x 超執行緒數 檢視物理cpu個數 cat proc cpuinfo grep physical id s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