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變數的宣告
c#中變數的宣告我們以例項來說明,例如,int i; 該句宣告了乙個 int (整型) 變數 i 。再如,string str; 這句宣告了乙個string(字串型別)的
變數 str 。
1.2 變數初始化
c#編譯器需要每個變數在有了初始值之後才能使用該變數。
在c#變數初始化時有兩點需要注意,
a 、變數是類或者結構中的字段,如果沒有顯式的初始化,在預設狀態下,建立這些變數時,其初始值就是0;例如下面的**:
using system;
namespace gosoa.com
}}
我們在類中宣告了乙個變數y,然後輸出該變數,編譯並執行後我們會看到輸出的結果是0 。
b、方法中的變數,必須顯式的初始化,否則在使用該變數的時候會出錯。如下面的**:在編譯的時候就會報錯。我們需要把int y ; 顯式的初始化
,才會通過編譯。比如我們初始化y的值為10 ,即 int y=10; 便會通過編譯。
using system;
namespace gosoa.com
}}
在c#中定義常量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叫做靜態常量(compile-time constant),另一種叫做動態常量(runtime constant)。前者用「const」來定義,後者用「readonly」來定義。
對於靜態常量(compile-time constant),它的書寫方式如下:
public const int max_value = 10;
為什麼稱它為靜態常量呢,因為如上宣告可以按照如下理解(注意:如下書寫是錯誤的,會出編譯錯誤,這裡只是為了方便說明)。
public static const int max_value = 10;
用const定義的常量,對於所有類物件而言都是一樣的,因此需要像訪問靜態成員那樣去訪問const定義的常量,而用物件的成員方式去訪問會出變異錯誤。此外,對於靜態常量的訪問在編譯的時候,是用常量的值去替換常量,例如:
int nvalue = max_value;
這句在編譯之後,和如下這句所產生的中間語言**是一樣的。
int nvalue = 10;
不過,在用const來定義常量的時候,在型別上有很多限制。首先,此型別必須屬於值型別,同時此型別的初始化不能通過new來完成,因此一些用struct定義的值型別常量也不能用const來定義。
相對於const而言,用readonly來定義常量要靈活的多,它的書寫方式如下:
public readonly int max_value = 10;
為什麼稱為動態變數,因為系統要為readonly所定義的常量分配空間,即和類的其他成員一樣擁有獨立的空間。此外,readonly所定義的常量除了在定義的時候可以設定常量值外,還可以在類的建構函式中進行設定。由於readonly所定義的常量相當於類的成員,因此使用const來定義常量所受到的型別限制,在使用readonly去定義的時候全部消失,即可以用readonly去定義任何型別的常量。
綜合上面所述,至於對比兩者之間的區別具體如下。
靜態常量(compile-time constant)
動態常量(runtime constant)
定義宣告的同時要設定常量值。
宣告的時候可以不需要進行設定常量值,可以在類的建構函式中進行設定。
型別限制
首先型別必須屬於值型別範圍,且其值不能通過new來進行設定。
沒有限制,可以用它定義任何型別的常量。
對於類物件而言
對於所有類的物件而言,常量的值是一樣的。
對於類的不同物件而言,常量的值可以是不一樣的。
記憶體消耗
無。要分配記憶體,儲存常量實體。
綜述效能要略高,無記憶體開銷,但是限制頗多,不靈活。
靈活,方便,但是效能略低,且有記憶體開銷。
對於在定義常量的時候,到底是用const來定義還是readonly來定義,我以前為了追求效能,因此盡量用const來定義。但是在此書中,提到了乙個關於使用
const
會產生潛在的
bug。就是在程式中使用dll類庫某個類的靜態常量時,如果在類庫中修改靜態常量的值,其它介面沒有發生變化,一般來說,程式呼叫端是不需要重新編譯,直接執行就可以呼叫新的類庫。不過就是在此情況下,會產生潛在的bug。這是由於靜態常量在編譯的時候,是用它的值去替換常量,因此在呼叫端的程式也是這樣進行替換的。
例如:在類庫中定義了乙個靜態常量,如下:
public const int max_value = 10;
那麼對於程式中呼叫此靜態常量這段**,在編譯後產生的中間語言**中,是用10來進行替換,即使用靜態常量的地方,改為10了。
那麼當類庫的靜態變數發生變化後,例如:
public const int max_value = 15;
那麼對於呼叫端程式是可以在沒有重新編譯的情況下進行執行,不過此時程式的中間語言**對應於靜態變數的值是10,而不是新類庫中的15。因此這樣產生的不一致,程式會引發潛在的bug。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就是呼叫端程式在更新類庫之後重新編譯一下,即生成新的中間語言**。
對於如上在const定義常量時所存在的潛在bug,在用readonly定義常量時是不會發生的。因為readonly定義的常量類似於類的成員,因此在訪問的時候需要根據具體常量位址來訪問,從而避免此類bug。
鑑於此,一般建議用readonly來替換const去定義常量。
變數的作用域是指可以使用該變數的**區域。一般情況下,確定作用域有如下規則。
a、 只要變數所屬的類在某個作用域內,其欄位(也叫做 成員變數)也在該作用域中。
b、 區域性變數存在於宣告該變數的塊語句或方法結束的大括號之前的作用域。
c、 在for、 while 迴圈中宣告的變數,只存在於該迴圈體內。
在變數使用中,可能產生命名衝突的情況,首先,我們來看下區域性變數的作用域衝突。如下**示例:
using system;
namespace gosoa.com
for(int i=0;i<20;i++)}}
}
兩個迴圈中都使用了i ,但都可以正常輸出,因為每個i的作用域都在其對應的兩個迴圈體內。
再看下例**:
using system;
namespace gosoa.com}}
}
這段**編譯就會出錯,因為第乙個j 在作用域是整個main()方法,這樣,其在迴圈體內也是有效的。於是,在迴圈體內定義乙個同名的j時,就會報錯了。
我們再看如下示例**,
using system;
namespace gosoa.com
}}
在這段**中,第乙個j的作用域是整個類,也就是類的字段,第二個j的宣告會替代第乙個j,所以該程式會輸出25.
1.4 常量
在宣告變數時,在變數前面加上const 關鍵字就可以把該變數指定為乙個常量。
在這裡需要注意幾點,
a 常量必須在宣告的時候就初始化,而且其賦值後就不能再更改了。
b 常量總是靜態(static)的,不必在宣告常量時新增static關鍵字。
1.3 變數的作用域
c 變數作用域
作用域是程式的乙個區域,一般來說有三個地方可以宣告變數 1.在函式或乙個 塊內部宣告的變數,成為區域性變數 2.在函式引數的定義中宣告的變數,稱為形式引數 3.在所有函式外部宣告的變數,成為全域性變數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x 全域性變數 int main ...
C 變數作用域
作用域是程式的乙個區域,一般來說有三個地方可以定義變數 我們將在後續的章節中學習什麼是函式和引數。本章我們先來講解宣告是區域性變數和全域性變數。在函式或乙個 塊內部宣告的變數,稱為區域性變數。它們只能被函式內部或者 塊內部的語句使用。下面的例項使用了區域性變數 include iostream us...
C 變數作用域
作用域是程式的乙個區域,一般來說有三個地方可以定義變數 區域性變數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全域性變數 在所有函式外部定義的變數 通常是在程式的頭部 稱為全域性變數。全域性變數的值在程式的整個生命週期內都是有效的。全域性變數可以被任何函式訪問。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