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系統原理(第三章資料庫設計 )

2022-04-25 16:46:13 字數 2442 閱讀 1182

資料庫的生命週期

資料庫設計的目標:

資料庫設計的內容

資料庫設計的方法

資料庫設計的過程

需求分析(資料庫設計的起點)

作用:該分析報告是後續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資料庫建立與維護的依據。

需求分析的步驟:

********************確定資料庫範圍(資料庫的第一項工作)**************

(1)有效地利用計算機裝置及資料庫系統的潛在能力; (2)提高資料庫的應變能力; (3)避免應用過程中對資料庫做太多或太大的修改; (4)延長資料庫的生命週期。

********************應用過程分析********************************************

應用過程分析的結果是資料庫結構設計的重要依據

(1)用到哪些資料; (2)資料使用的順序; (3)對資料作何處理和處理的策略以及結果;

******************************收集與分析資料*******************************

資料收集與分析的任務是了解並分析資料的組成格式及操作特徵,每個數 據元素的語義及關係等,並將它們收集起來整理歸檔。

分析內容:

靜態結構 --- 不施加應用操作於其上時資料的原始狀況(資料的( 靜態結構 )是指不施加應用操作於其上時資料的原始狀況, 這可通過資料分類表和資料元素表進行說明)

資料元素表:指通常意義下的資料項或屬性

動態結構 ---將應用操作施加於資料之上後資料的狀況

資料特徵操作表:用以描述任務和資料之間的關係,它包括不同任務對資料執行不 同操作的頻率

資料約束 ---使用資料時的特殊要求

**************************編寫需求分析報告*****************************

概念結構設計(概念模型):獨立於任何軟體與硬體  主要目標:最大限度的滿足應用需求;關係的規範化理論主要用於概念設計階段。

邏輯結構設計:目標將概念模型轉換為等價的、並為特定dbms所支援資料模 型的結構;在基本表的基礎上再建立必要的檢視,形成資料的外模式

物理設計:具體任務主要是確定資料庫在儲存裝置上的儲存結構及訪問方法, 因dbms的不同還可能包括建立索引和聚集,以及物理塊大小、緩衝區個 數和大小、資料壓縮的選擇等。

資料庫實施:

資料庫執行與維護:保證資料庫的正常執行;系統維護中最困難的工作是 資料庫重組與重構。

關聯式資料庫設計過程與各級模式

*************************e-r圖的表示方法*********************************

概念結構設計方法:

1、區域性資訊結構設計   

2、全域性資訊結構設計

3、邏輯結構設計方法

e-r圖向關係模型的轉換

資料模型的優化:

資料庫邏輯設計的結果,不是唯一的。

設計使用者子模式

物理設計方法

各個區域性er圖的衝突

第三章 資料庫設計

1.資料庫的生命週期可分為兩個階段 1 資料庫分析與設計階段 2 資料庫實現與操作階段 2.資料庫設計的內容 1 資料庫結構設計 2 資料庫行為設計 3.資料庫設計方法 1 直觀設計法 2 規範設計法 規範設計法主要有紐奧良設計法,基於e r圖的設計方法,基於第三正規化的設計方法 3 計算機輔助設計...

優化資料庫第三章

第三章變數的使用的是先宣告,在賦值。區域性變數前必須有 作為字首,全域性變數前必須有兩個 作為字首。變數的賦值有兩種方式 set語句和select語句。輸出結果也有兩種方式 print語句和select語句。資料型別轉換的兩個函式 cast 和convert 控制流語句提供了條件操作所需的順序和邏輯...

資料庫第三章總結

sql標準符合度分為四個等級 sql 99 sql 92支援四個等級的四個標準 沒有dbms實現全部sql標準 出於安全性等考慮 sql語言分為 ddl create table,alter table,drop table create index,drop index create vie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