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伺服器有多塊硬碟時,如果有多個分割槽。預設不指定的情況下,kickstart會將分割槽分別放到各個盤上。比如第1塊盤是根分割槽,第2塊盤是交換分割槽,第3塊盤放資料分割槽。這樣的分法會讓你很崩潰!
紅帽缺陷跟蹤裡有記錄:
而且官方表示在anaconda-13.21.195-1.el6中已修正:
方法一、指定分割槽操作只針對硬碟sda:
zerombr yes方法clearpart --all --initlabel
ignoredisk --only-use=sda
part / --fstype=ext4 --asprimary --size=50000
part swap --maxsize=12000 --asprimary --size=12000
part /data --fstype=xfs --grow --asprimary --size=12000
二、指定各個分割槽都基於硬碟sda:
方法三、指定分割槽目錄到指定的硬碟分割槽:
實際上onpart只適用於在已有分割槽中做選擇。
方法四、使用bios名稱進行分割槽識別:
最後,開了debug才發現,根本不是上述錯。而是把硬碟識別為sdc了:
ok,找到原因問題就好解決了:
zerombr yes原來onbiosdisk選項指的是硬碟在bios裡的序號,第一塊盤的序列為80,以此類推(官方文件這塊介紹得太簡單了)。附:成功驗證的kickstart配置檔案。clearpart --all --initlabel
part / --fstype=ext4 --asprimary --size=50000 --maxsize=50000 --label=/ --onbiosdisk=80
part swap --asprimary --size=12000 --maxsize=12000 --label=swap --onbiosdisk=80
part /data --fstype=xfs --grow --asprimary --size=12000 --label=/data --onbiosdisk=80
關於linux分割槽
swap分割槽是linux暫時儲存資料的交換分割槽,它主要是把主記憶體上暫時不用得資料存起來,在需要的時候再調進記憶體內,且作為swap使用的分割槽不用指定 mout point 載入點 既然它作為交換分割槽,我們理所當然應給它指定大小,它至少要等於系統上實際記憶體的量,一般來說它的大小是記憶體的兩...
關於期刊分割槽
from 讀研一年了,居然對傳說中的sci分割槽概念還是不了解,也滅有高人指點,再次,做一些說明 首先,關於issn 如果的確是紙質期刊 journal 的話,必定有issn。但ei收錄的不一定都是期刊,還有 集,集沒有issn。另外,電子期刊用e issn,或許沒有issn。sci有兩個分割槽規則...
GHOST分割槽丟失只剩C盤
很多人裝系統時會經常會使用ghost來恢復自己的系統,當windows系統出現意外時,再用ghost的 from image to 分割槽 來對系統進行恢復,這樣就可以省去繁瑣耗時的重新安裝作業系統的工作。但是,在使用 from image to 分割槽 功能進行恢復系統時,一定要正確的選擇選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