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走走走,停停停~
話不多說,閒言少續,ip相關知識總結一波。
1 ip位址分類
簡單粗暴上張截圖先,位址分類如下所示,其中abc類位址是單播位址,d類e類是多播。
ip協議規定(這裡指的是ipv4,ipv6後面再講),在網際網路中所有的主機和路由器,必須能夠接受長度不超過576位元組的資料報。路由器**時,資料報太長傳的慢,太短分片又太多。這個576是512(假定上層交下來的資料長度)位元組,加上最長的ip首部60位元組,再加上4位元組的富裕量,就得到了576位元組。
ipv4首部長度由固定20位元組長度加可變部分組成,可變部分
ipv6把ip資料報的首部長度做成固定的
ip頭部校驗和計算方法在博文--ip頭部校驗--中有介紹。
ip分組**的方式如下所示:
2 劃分子網和構造超網
2.1 為啥要劃分子網?
第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不夠用唄,乙個a類位址那麼多,用不了多浪費。
第二,每個物理網路都對應乙個網路號,會造成路由表過大,路由器成本增加(需要更多的儲存空間來儲存),查詢表項耗時,路由器間定期互動的資訊急劇增加。
關於這條原因,我一開始怎麼也想不通,劃分子網前主機都在乙個物理網路,路由器只需要一條表項就可以,劃分後就是多個子網,根據《計算機網路》第七版138頁的如下描述,路由器需要為每個子網提供網路號和子網掩碼,這不是導致路由表項更多了嗎?
劃分子網前,所有ip處於乙個物理網路,共用乙個網路號。
劃分子網後,可劃分多分物理子網路,由路由器根據子網掩碼將分組發往對應物理網路
後來花了點時間總算是明白,我這裡就是走入了乙個誤區。不是拿劃分前的乙個大物理網路去和劃分後的多個子網去比,而是要把這些子網就看做是物理網路。如上面截圖4-19,若是145.13.3.0、145.13.21.0和145.13.7.0是三個獨立的物理網路,那麼路由器r2和r3中就是儲存三條表項,雖然下一跳都是指向r1,但需要分別識別乙個網路位址;但若這三個網路是子網,那麼r2和r3中只需儲存一條表項,只需要識別145.13.0.0,下一跳到r1,由r1去尋找具體子網就好。前面提到的為每個子網提供網路號和子網掩碼也只是在直接相連的路由器r1中提供,不需要在其他路由器如r2和r3中儲存。
第三,靈活,劃分子網後可以不用每次新建物理網路時都提前申請新的ip位址,使用已有的ip位址子網劃分即可。
無分類編址採用32位位址掩碼,也可繼續稱為子網掩碼。「cidr不適用子網」,指得是沒有在32位位址中指出某些位表示子網字段。
cidr可採用斜線記法,192.168.5.23/16,後面這個16就是指32為位址掩碼中1的個數,注意這個1個數從高位連續,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乍一看上面ip組成,這不就是網路號和主機號組成嗎?你沒看錯,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他就把網路字首一致的ip看成乙個位址塊,我不管你是a類、b類還是c類,這叫做位址聚合。
有啥好處嗎?當然!如截圖4-25,乙個isp,手裡有64個c類位址發出去,每個對應乙個物理網路,與isp的路由器交換資訊的路由器必需要儲存64條路由資訊。但是使用網路字首,就只需要儲存一條表項。
有啥好處嗎?當然!按照書中的例子解釋,乙個isp,手裡有64個c類位址發出去,每個對應乙個物理網路,isp之外的路由器中必需得有64條表項查詢。
有了以上概念,大概就明白啥叫構成超網了,啥?還不明白?那就自己再想想。
計算機網路概述 計算機網路基礎
邊緣部分 核心部分 報文交換 報文一般比分組長,報文交換的時延較長。對於廣域網區域網新的理解 不單單從網路覆蓋範圍區分區域網和廣域網,而是在應用技術方面進行區分,應用了區域網技術就是區域網,應用了廣域網技術就是廣域網。區域網一般是自己購買裝置,自己維護,寬頻固定。廣域網 花錢買服務,花錢買頻寬,效能...
計算機網路基礎 ip位址
網路互聯裝置,如乙太網 分組交換網等之間不能互通,因為它們傳輸資料的基本單元的格式不同 ip協議 由一套軟體 程式組成的協議軟體,能把各種不同 幀 統一轉換為 網協資料報 格式 ip位址 給網際網路上的每台計算機和其他裝置都規定了一種位址,ip位址用二進位制表示,每個ip位址長32bit,四個位元組...
計算機網路 5
網路層提供了端到端的連線功能 無連線的 盡最大努力交付 best effort delivery 的資料報服務 根據埠號進行多路復用 q1 why?為什麼需要udp協議?tcp是一種面向位元組流的傳輸協議 tcp將資料分割到不同的資料報 建立連線 3次握手 關閉連線 4次握手 可靠資料傳輸 1 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