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躍進、文革那時代,從個人到家庭、社會的悲劇是屢見不鮮的。這得到的教訓是值得銘記的,許多那時代的作家常會提到這,甚至會赤裸裸掰開給你看,讓人膽寒竟在幾十年前發生了那些不敢想象的慘劇。《活著》是余華在2023年的創作,裡面的故事是十年前聽到的,也就是文革結束後幾年。這本書,是以乙個家庭的視角,述說那個時代的悲劇。
這是本短篇**,我差不多兩小時就看完。故事是作者在田地聽一位老人一生的故事,老人叫富貴,年少時貪戀風月、賭博,敗光了家產,父親也被氣得身亡,而後幡然醒悟,好好勞作。在進城為母親尋找醫生卻被抓去當壯丁,卻幸運活下來,兩年後回到家,母親早已逝去,女兒鳳霞成了聾啞人。中年時,勤勤懇懇,奈何世道無常,天理不在,兒子有慶,女兒,老婆家珍,女婿二喜卻接二連三先他而去。即便是到老年,老天還是不放過他,帶走他最後乙個親人,他的外孫。到如今,放下過去悲慘的命,活著。
讀完書後我在想,余華先生是想說什麼東西。
活著是什麼?
活著的意義?
怎麼樣活著?
或許都有。當前社會環境是怎麼樣的,個人無法選擇,躲不過、也逃不掉,個人只能適應環境,即便是生活艱難、坎坷,也要為活著努力。 在這裡,活著,就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就單單是身體的活著。我或許把活著等同於生存了,過於強調物質基礎,但有時人生就是努力生存。
活著的意義有太多的書籍去描繪它,但我覺余華先生重點不是想告訴你活著的意義,而是人應該怎麼活著。書中有一段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大抵是人這麼做了,就無愧於心。我腦袋裡不斷浮現富貴一家的生活場景,印象最深的竟是富貴每個家人的死,書中稱之為命,生來就是這個命。能做的,只是放下,放下可能會讓自己好受些,不然,不放下,又能怎麼樣。安心認命的前提是,活著無愧於心。
我細想著,這本書對於現代的意義是什麼。
是說一切我們看起來跨不過去的坎,都將會過去,並接受它?
還是告訴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堅強活下去嗎?
或者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我覺得,不會只是要勸慰人,乙個如此悲慘的人都努力活著,自己還不好好地活著,一切都會過去的。這樣的勸解已經聽膩了。
在我看來,活著,就是做自己當下該做的事。 無愧於心,安心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