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應用的乙個最大的優點是,它們往往比傳統的應用程式更有效地利用計算資源。這是因為它們通過擴充套件元件來處理功能瓶頸問題。這樣一來,開發人員只需要為額外的元件部署計算資源,而不需要部署乙個完整的應用程式的全新迭代。最終的結果是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提供給其它任務。
• 一種軟體架構模式
• 複雜應用解耦為小而眾的服務
• 各服務精而專
• 服務間通訊通過api完成
微服務應用程式的另乙個好處是,它們更快且更容易更新。當開發者對乙個傳統的單體應用程式進行變更時,他們必須做詳細的qa測試,以確保變更不會影響其他特性或功能。但有了微服務,開發者可以更新應用程式的單個元件,而不會影響其他的部分。測試微服務應用程式仍然是必需的,但它更容易識別和隔離問題,從而加快開發速度並支援devops和持續應用程式開發。
第三個好處是,微服務架構有助於新興的雲服務,如事件驅動計算。類似aws lambda這樣的功能讓開發人員能夠編寫**處於休眠狀態,直到應用程式事件觸發。事件處理時才需要使用計算資源,而企業只需要為每次事件,而不是固定數目的計算例項支付。
y軸 功能解耦 通過分解 不同模組擴充套件
x軸 水平副本 通過副本擴充套件
z軸 資料分割槽 通過分解 相似內容擴充套件
-映象技術
打破「**即應用」的觀念
從系統環境開始,自底至上打包應用
開發簡單有效的模組
配置是乙個執行時的限制
不再是異常複雜的應用
new webserver().start(8080);
ops
管理硬體設施
監控&反饋
不是應用的執行細節
結合擴充套件立方(scale cube)
本質:程序隔離,資源管理
容器內技術棧:
1.單程序理念
2.不存在傳統的init程序(全域性pid=1)
——dockerinit與init程序的區別
3.缺少基本的服務程序
——cron
——rsyslogd等
4.與核心程序通訊能力薄弱(ipc命名空間隔離)
導致遺留系統docker化存在壓力。 重構?非重構下的最佳實踐?
原理:stdout&stderr
傳統模式:
-stdout&stderr
-磁碟日誌檔案
-日誌伺服器
日誌持久化磁碟的弊端
-移植性
-部署複雜度
日誌docker層面管理
-json-file
-syslog(並非應用呼叫syslog)
以syslog為例
docker化實踐——日誌管理
傳統方式:配置檔案
• docker容器的無狀態
• 配置檔案的狀態性
• docker容器依賴配置檔案
• 額外的配置管理需求
• 非自動化
• 非標準化
• 沿用傳統模式——配置檔案
——使用掛載volume的方式
——配置檔案與宿主機耦合
• 採用環境變數方式
——打包配置進入docker映象
——打包配置進入docker容器
——完美支援編排工具compose
• 環境變數與配置檔案共存
——修改docker映象執行入口
——使用環境變數替換配置檔案
今天先到這兒,希望對您有參考作用,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構建高效的研發與自動化運維
it基礎架構規劃方案一(網路系統規劃)
餐飲行業解決方案之客戶分析流程
餐飲行業解決方案之採購戰略制定與實施流程
餐飲行業解決方案之業務設計流程
**鏈需求調研checklist
企業應用之效能實時度量系統演變
微服務和Docker
一 微服務微服務得核心就是解耦 ddd領域驅動設計 1.1什麼是微服務 微服務是一種架構思想,實際的開發方式就是採用分布式系統進行開發,架構是為了解耦 分布式一定會遇到的四個問題 1.這麼多服務,客戶端服務怎麼訪問?通過api閘道器 2.這麼多服務,服務之間怎麼進行通訊?springboot spr...
微服務與微服務架構
微服務 微服務強調的是服務的大小,它關注的是某乙個點,是具體解決某乙個問題 提供落地對應服務的乙個服務應用,狹意的看,可以看作eclipse裡面的乙個個微服務工程 或者module。例如 訂單服務 支付服務 微服務架構 馬丁.福勒 martin fowler 微服務架構介紹 微服務架構是 種架構模式...
SpringCloud 微服務與微服務對接心德
對方已經提供好乙個api文件,然後傳一堆傳輸,返回給我一些資訊。如下 我這邊建立實體類,返回值這些東西,如下 介面如下 feignclient還有以下標籤 name 指定feignclient的名稱,如果專案使用了ribbon,name屬性會作為微服務的名稱,用於服務發現 url url一般用於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