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格式化u盤:使用fdisk -l 檢視u盤到掛載點,如我的為/dev/sdb1。解除安裝u盤,執行格式化命令:mkfs.vfat /dev/sdb1
然後重新掛載u盤,開始製作啟動盤:
# dd if=/ntfs/linux_all/sys/centos-7.0-1406-x86_64-***.iso of=/dev/sdb注意是/dev/sdb 不是/dev/sdb1 否側出現錯誤
此時可以重新開乙個終端以dd命令相同到使用者執行:# while killall -usr1 dd; do sleep 5; done
此時在dd命令到終端中即可顯示燒錄進度:3618528+0 records in
3618528+0 records out
1852686336 bytes (1.9 gb) copied, 392.471 s, 4.7 mb/s
3673141+0 records in
3673141+0 records out
1880648192 bytes (1.9 gb) copied, 397.562 s, 4.7 mb/s
3726407+0 records in
3726407+0 records out
1907920384 bytes (1.9 gb) copied, 402.54 s, 4.7 mb/s
3779793+0 records in
dd命令:
dd是linux/unix 下的乙個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塊拷貝乙個檔案,並在拷貝的同時進行指定的轉換。
引數1.if=檔名:輸入檔名,預設為標準輸入。即指定原始檔。
3.ibs=bytes:一次讀入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乙個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
obs=bytes:一次輸出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乙個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
bs=bytes:同時設定讀入/輸出的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
4.cbs=bytes:一次轉換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轉換緩衝區大小。
5.skip=blocks:從輸入檔案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後再開始複製。
6.seek=blocks:從輸出檔案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後再開始複製。
注意:通常只用當輸出檔案是磁碟或磁帶時才有效,即備份到磁碟或磁帶時才有效。
7.count=blocks:僅拷貝blocks個塊,塊大小等於ibs指定的位元組數。
8.conv=conversion:用指定的引數轉換檔案。
ascii:轉換ebcdic為ascii
ebcdic:轉換ascii為ebcdic
ibm:轉換ascii為alternateebcdic
block:把每一行轉換為長度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unblock:使每一行的長度都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lcase:把大寫字元轉換為小寫字元
ucase:把小寫字元轉換為大寫字元
swab:交換輸入的每對位元組
noerror:出錯時不停止
notrunc:不截短輸出檔案
sync:將每個輸入塊填充到ibs個位元組,不足部分用空(nul)字元補齊。
利用dd命令製作u盤iso映象
現在安裝系統都是用u盤安裝,那麼製作u盤的iso映象就是必須的了。現在此類工具倒是不少,但是,好用的不多,有的還收費。唉,還是用dd吧,老配方,老味道。首先 要df h一下,看看u盤的碟符,類似 dev sdb 之類的,注意,後面的數字不要寫,如果u盤分成多個區,要把多餘的區都umount了,只保留...
使用dd命令製作ISO映象U盤啟動盤
首先在 linux 系統中開啟終端,確認 u 盤路徑 sudo fdisk l格式化 u 盤,為了格式化首先需要 umount u 盤 dev sdb 是我的 u 盤裝置。sudo umount dev sdb 格式化 u 盤 sudo mkfs.vfat dev sdb i使用 dd 命令,格式如...
linux linux使用dd命令製作硬碟映象
系統 linux 使用lsblk命令檢視被製作硬碟映象的硬碟序號 lsblk製作硬碟映象 sudo dd bs 512 count 117229568 if dev sdc gzip 9 image os.gz說明 count 被製作硬碟映象的硬碟大小,需要根據硬碟大小計算 bs 一次寫入的塊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