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雲閃付」上查詢發現,目前刷臉支付在廣州並沒有廣泛鋪開,僅在兩家商戶進行刷臉支付試點。不過,銀聯廣東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下一步銀聯將聯合商業銀行、收單機構、專業技術廠商等產業各方,加快試點應用,「努力構建互利共贏的刷臉付良性生態」。
2023年9月6日,央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3年)》,規劃要求探索人臉識別線下支付安全應用,借助密碼識別、隱私計算、資料標籤、模式識別等技術,利用「專用口令」、「無感」活體檢測等實現交易驗證,突破1:n人臉辨識支付應用效能瓶頸,由持牌金融機構構建以人臉特徵為路由標識的轉接清算模式,實現支付工具安全與便捷的統一。
從這一點來看,銀聯眼下「刷臉和支付口令」的模式最為符合監管建言,不僅僅依賴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安全性更高一籌。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銀聯採取兩種方式疊加的支付手段雖說略顯麻煩,但這意味著一方面官方機構認可了刷臉支付,另一方面也以此作為一種過渡形式,讓擔憂安全性的使用者逐漸接受這種新生事物,「這無疑是讓那些擔心支付安全性的使用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上述銀行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銀行在人臉識別系統主要應用於對接身份認證的資訊平台,在資金相關的系統和平台上也在進行多場景試點謹慎探索,但並未投入大範圍的使用。這一方面是由於技術原因,另一方面監管也尚未有統一的安全標準出台,「我們目前試點的場景大多是相對安全小額支付,風險相對可控,即便出現了問題也容易補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