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開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人猝不及防。「宅」在家裡的日子取代了原本安排的出遊計畫、節日活動,進入公共場所需要掃碼,連出入小區都需要通行證。網上的多種課程、娛樂產品、購物**填補了生活的空虛,各類知識付費產品迎來了小高潮。對於知識付費產品,一直有多種聲音。有人看好知識付費,認為它市場空間無限;也有人不屑甚至唱衰知識付費,認為它只是人們自我安慰的「捷徑」,發展前景黯淡。我認為疫情期間知識付費的「走紅」不屬意外,但疫情結束後該領域想要持續穩定發展,途徑和方法還需探索。
其實,知識付費已然初具規模。有資料顯示,2023年到2023年,知識付費使用者規模增長率保持在100%上下。單單從知乎使用者數量上來說,從2023年的600萬到目前的2.2億,可以說是質的飛躍。知識付費的迅速發展,背後的原因筆者認為有如下幾點。
消費者智財權意識增強。網路進入千家萬戶不過是20多年前的事情。由於網際網路有強隱蔽性、虛擬性,還有去中心化的特徵,初始階段網民智財權意識淡薄。而近些年來中國對智財權保護越來越重視,智財權環境一步一步完善,促進了知識創造的良性迴圈。
知識付費觀念有一定基礎。根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資料,有63.6%的受訪者支援為知識付費,73.9%受訪者會為了獲得某一問題答案而付費。尤其在青年群體之中,為知識或是版權付費成為普遍接受的共識。作為知識付費重要參與者的青年群體,更加認可網路知識具有經濟價值,為知識付費市場提供了紮實基礎。
支付方式的便捷為知識付費提供可能。若是在10年前,交易還停留在現金支付或是刷卡支付的形式,知識付費不可能興起。尤其是疫情期間,大學生和中小學生無法按時返校,網路教育平台等付費知識提供者的優勢更加凸顯,具有了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各種線上支付方式完美地、跨時空地連線了知識提供者和消費者,成為知識付費市場的保障。
疫情之後,知識付費市場是否還能持續火熱?筆者認為,任何市場都有其週期,存在波動很正常,由高點下滑岀現起伏並不代表整個市場走向窮途末路。當然,市場中的個體應當積極調整定位和策略,力求更加穩定長期的發展,以下是筆者建議。
首先,知識平台特別是線上教育平台的定位,可以從「學生課餘時間」轉向「學生作業時間」。雖然上學的天數多了,但每天上學的時長不變,做作業的時間是多了而不是少了。若能抓住學生作業問題的解答和講解,需求應當不會出現斷崖式下降。
第二,知識平台要抓住目標客戶群的需求,分析需求變化,及時推出對應產品。比如,復工後需要加班趕活,心理壓力變大,疏解壓力的需求可能會上公升。如果平台能推出相應優質課程或講座,迎合消費者需求,當能獲利。疫情結束後心理問題可能會比較多,心理輔導類產品、心態調節類知識的需求增加,新的營利點也會出現。
知識該付費還是免費
近兩年,知識付費迅速興起。2017年8月,知識付費使用者超過5000萬,行業對於2017年度知識服務總體收入規模突破500億元表示樂觀。但據了解,當下,消費過知識付費產品的人很多,但持續學習和付費的使用者少之又少。為什麼會這樣,到底收費是趨勢,還是免費是趨勢?獲得知識,從不付費到付費是乙個歷史性進步...
當下知識付費行業趨勢
一 使用者趨勢 根據金貓收集的資料 資料來看,現在的知識付費市場,留下的都是有明確需求 有理性判別能力和穩定消費能力的使用者。4.0時代,知識付費與教育的結合,成為了這些使用者中很多人的一種常規學習手段。他們在其中尋找到真正對自己有用的知識,且願意為其支付一定的費用。王德政是知識付費的重度使用者,他...
知識付費對各個行業的影響
知識付費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同時,這也與人們對於知識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在強大的網際網路背景下付費知識對各行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教育行業 行業 過去的幾十年裡,對 人來說走 這條路是相對困難的。起初,通過錄音帶在各種商店裡售賣。隨著技術的進步,錄音帶逐漸被遺忘,產生了另一種儲存 的東西 cd。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