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物質和資訊極度豐富的時代,估計很多人跟我一樣,在各大平台買了各種課程,聽的和看的,然後在上班路上、在健身跑步時、在排隊時,甚至在 「延時攝影」等待的時候,沒有讓時間白白過去,而是一邊做這些事,一邊聽了不少的課,我們為此略感欣慰,覺得自己不僅收穫滿滿,還高效地利用了時間。但這其實是假象,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你要問我究竟聽過哪些課?課程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我已經記不大清楚更講不明白了,即便是那些曾經反覆聽過幾遍、當初覺得很不錯的課,也只是模糊地記得,那幾個課程還不錯。
真正有效的學習,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能調動越多的感官參與,效果越好,比如,記英語單詞,不僅要腦子記,還要邊讀邊寫,並且要大聲地讀,讓自己的耳朵也能聽到自己讀的聲音,這樣才能更長久地記住單詞。而一邊做著一件事,同時聽著音訊這樣「輕鬆」地學習,其實是讓人身心分離、缺乏感知的,所謂「沒有感受的行動,就像沒有靈魂的軀殼」,學習的效果自然不可能好。
那麼,不聽音訊而是讀書的效果呢?
如果只是一本接著一本地讀書,哪怕讀了很多書,效果也未見得好。前一陣我們讀書營里有位小夥伴就說自己以前大量讀書,一年300本,感覺自己還是沒有什麼明顯的進步。這樣讀書也只能說明有了廣度,但沒有深度。還有的人,讀書的時候也動筆、動腦了,摘抄、思維導圖都做了,還是覺得進步不大。其實,無論是摘抄還是畫思維導圖,都是被動學習,都只是在搞清楚作者在講什麼?作者按什麼邏輯什麼結構、怎麼講的?但是,搞清楚了這本書的邏輯結構,甚至作者的知識體系,跟你又有什麼關係呢?你搞清楚了並不等於你的知識就增加了或者你就有了作者那樣的知識體系或邏輯結構,你只是對書上的知識做了簡單陳述,這些對你自己原有的認知都沒有產生任何作用。
真正能有效提公升個人認知的,是深度地學習。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呼叫你舊有的認知,把新學到的東西與你舊有的知識進行多維度、多層級的連線與縫合,讓它們在深度融合以後進行轉化、輸出並實踐。那位讀300本書的小夥伴也說,在她開始輸出之後,原來讀的那些書紛紛轉化成了自己知識網路中的一部分,終於體會到了自己的飛速提公升。
那麼,究竟什麼是深度學習呢?
逼迫自己獲取高質量的知識以及深度縫接新知識,再用自己的語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才是深度學習之道。那麼深度學習的具體步驟是什麼呢?
第一步,獲取高質量的知識。盡可能獲取或專研第一手的知識,比如讀經典和原著。聽別人讀書後寫出來的書稿,相當於花錢請別人代替自己讀書,終究不及自己親自研讀來的體會深,收穫大。有人在深度學習完一整套白話版的《資治通鑑》後,感嘆自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步,深度關聯和縫接新知識。每讀到一本好書,在你深受觸動的地方停下開始思考,並問自己一些問題,如:剛才觸動我的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自己會被它觸動?我得到了什麼啟發?它解決了什麼問題?這個啟發點還能用到其它地方嗎?這個觸動我的點有沒有跟它類似的其它的知識?
第三步,用你自己的語言和理解,把這些思考和關聯進行輸出,同時,切實地改變自己的行動,在生活中經常練習和使用這些知識。我讀過兩本不同的書,它們講的幾乎是同樣的概念和理論,一本書的文章還是滿篇的新名詞、新概念;而另本書的文章裡,你看不到乙個新的概念或新的名稱,但是,道理卻說得更通俗易懂,更淺顯明白,更具有個人的風格。我個人認為,後者才是文字運用的大師,也是更深刻地理解所講內容,並能做到舉重若輕的人,這也是我們錘煉的方向。
總之,深度學習的過程中,那些最觸動自己的點,經過我們主動即時的關聯和融合之後,被編織到我們的認知網路上,隨著我們不斷地學習成長,我們的認知網路也就是認知體系也就會一點一點的擴充套件。
深度學習(一)深度學習學習資料
持續更新 一 學習清單 1 收集了各種最新最經典的文獻,神經網路的資源列表 2 計算機視覺學習清單 3 機器學習學習清單 二 訓練資料 人臉資料 1 香港中文大學訓練資料集 此資料庫包含了20w張人臉,每張標註了5個特徵點 以及幾十種屬性 是否微笑 膚色 髮色 性別等屬性 2 68個人臉特徵點 3 ...
深度學習系列 深度學習簡介
機器學習 使用計算機系統利用經驗改善效能,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分支,也是實現人工智慧的一種手段。表徵學習關注如何自動找出表示資料的合適方式,以便更好地將輸入變換為正確的輸出。深度學習 具有多級表示的表徵方法,在每一級 原始資料開始 通過簡單的函式將該級的表示變換為更高階的表示。可以將深度學習看作多個簡單...
深度學習深度學習(一)開篇
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 記得9年前寫的一篇部落格,十年的程式設計師,一晃眼,差不多10年又快到了。這一輪的人工智慧,深度學習,他是我見到的乙個非常特殊的程式設計方式 用資料程式設計。是的,他絕對不像其他的程式語言,是完全乙個嶄新的天地,掌握她,絕對會帶來驚喜 你會發現以前感覺超級難的東西會忽然 哇,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