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執行過程
python內部執行過程如下:
內容編碼
python直譯器在載入.py檔案中的**時,會對內容進行編碼(預設ascill)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國標準資訊交換**)是基於拉丁字母的一套電腦編碼系統,主要用於顯示現代英語和其他西歐語言,其最多只能用8位來表示(乙個位元組),即:2**8 = 256,所以,ascii碼最多只能表示256個符號。
顯然ascii碼無法將世界上的各種文字和符號全部表示,所以,就需要新出一種可以代表所有字元和符號的編碼,即:unicode
unicode(統一碼、萬國碼、單一碼)是一種在計算機上使用的字元編碼。unicode是為了解決傳統的字元編碼方案的侷限而產生的,它為每種語言中的每個字元設定了統一並且唯一的二進位制編碼,規定雖有的字元和符號最少由16位來表示(2個位元組),即:2 **16 = 65536,
utf-8,是對unicode編碼的壓縮和優化,他不再使用最少使用2個位元組,而是將所有的字元和符號進行分類:ascii碼中的內容用1個位元組儲存、歐洲的字元用2個位元組儲存,東亞的字元用3個位元組儲存...
所以,python直譯器在載入.py檔案中的**時,會對內容進行編碼(預設ascill),如果是如下**的話:
報錯:ascii碼無法表示中文
變數規則
#開發最大忌諱寫重複**,#變數要申明才能使用
變數定義的規則:
變數名只能是 字母、數字或下劃線的任意組合
變數名的第乙個字元不能是數字
以下關鍵字不能宣告為變數名
['and', 'as', 'assert', 'break', 'class', 'continue', 'def', 'del', 'elif', 'else', 'except', 'exec', 'finally', 'for', 'from', 'global', 'if', 'import', 'in', 'is', 'lambda', 'not', 'or', 'pass', 'print', 'raise', 'return', 'try', 'while', 'with', 'yield']
age_of_oldboy = 56 ===建議這種描述性寫法,--變數官方寫法
ageofoldboy = 56 #駝峰體
age_of_lodboy=56 #一般首字母大寫是(類名)
age_of_oldboy = 56 #常量命名,都大寫
注釋單行注視:# 被注釋內容
多行注釋:""" 被注釋內容"""
輸入name = input("name:")--將輸入的內容賦值給變數
age = input("age:")
job = input("job:")
msg= ''' ------this is personal info----------
name:%s
age:%s
job:%s
''' %(name,age,job)
#print(msg)
pyc 檔案
執行python**時,如果匯入了其他的.py檔案,那麼,執行過程中會自動生成乙個與其同名的.pyc檔案,該檔案就是python直譯器編譯之後產生的位元組碼。
ps:**經過編譯可以產生位元組碼;位元組碼通過反編譯也可以得到**。
看了第一句,有人就哭了?
1.分手後,我還認識你,不過不想再見你,你過的好,我不會祝福你,你過的不好,我不會嘲笑你。因為我們從此陌生。你的世界不再有我,我的世界不再有你。我不能再珍惜你,抱歉,我失去的,也是你失去的。2.很偶爾的,你會找我,聯絡我,你的突然出現,還是會挑撥我的心弦。只是,我也學會對你偽裝了,不冷不熱,不鹹不淡...
我學會的第一句英語
我學會的第一句英語 最近看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不是動畫片,是 動畫片是很小的時候看的。這裡的 很小 跟大四學生說自己是孩子,或者大三的孩子被人稱為孩子是不同 的。我 很小 的時候,還沒有上小學。估計五六歲吧。你,還有你,還有你,還沒出 生呢。那個時候我家沒電視,到點了,就去鄰居家看。老李家小三,他家...
每日一句 2014 8 26
when life gets hard and you want to give up,remember that life is full of ups and downs,and without the downs,the ups would mean nothing 當生活很艱難,你想要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