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作為人工智慧的一項標誌性技術,已經開始大規模落地。
從面部解鎖、身份認證、面部支付、門禁、通行到安防等領域,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不過,技術迎來普及,存在的詬病也不少。
這些「無感人臉識別」或「被人臉識別」場景,讓人臉資訊被濫用、被盜用風險加大。
據新華熱點報道,前不久,一些網路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台,以「人臉資訊0.5元乙份」倒賣。再比如,平時我們用於支付交易的人臉識別流程,包括眨眼、張嘴、搖頭、點頭等一系列驗證方式,實際上已經被一些惡意人士破解,甚至用於借貸、套現等不法行為,而當事人卻對此一無所知。
對於人臉識別存在的安全隱患,業內人士認為,一是人臉識別未經使用者許可擅自採集使用者人臉資料,並用作商業用途;二是人臉資料被採集後,通常有很長的生態鏈,商家不僅擁有了使用者的人臉資料,還擁有了使用者的消費習慣、財務狀況等其他資訊,這些資訊一旦洩露,將對使用者的隱私造成巨大的損害。
如今,ai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場景已經廣泛應用到面部解鎖、身份認證、面部支付、門禁、通行、安防等領域,從公共安防領域向商業領域拓展。
前瞻產業資料顯示,到2023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75.95億美元。預計至2023年,我國人臉市場規模將達到66.73億元。企查查資料顯示,在中國,人臉識別的相關企業已突破1萬家。作為新興的身份認證手段,便捷高效的人臉識別應用範圍越來越廣。
正如上述案例所看到的,人臉識別就像一柄雙刃劍,在某些場景中甚至弊大於利。自然,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地放棄ai人臉識別技術用於社會生產生活之中。
利弊之間,如何權衡?
今年10月發布的《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總結了六類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爭議場景,結果顯示,受訪者最無法接受的場景包括:**用人臉識別技術收集顧客行為和購買手段,高校用人臉識別技術收集學生的抬頭率、微表情、上課的姿態,基於人臉影象分析的換臉、美妝、性格判斷等。
人臉識別是一項技術,技術本無原罪,而「濫用」的本質在於場景的使用是否合理。針對人臉識別技術處於濫用邊緣的現象,近日,天津、南京、杭州多地規範人臉識別,禁止非法採集人臉資訊、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
需要注意的是,禁或不禁並不能簡單地「一刀切」。更進一步地理解,是針對一些場景,應為人臉識別的被使用設定「邊界」。例如,當人臉識別被用於一些非必要場景,應減少對人臉這種高敏感資訊的採集和使用,積極使用替代方案等。更重要的是,人臉識別的法規需要不斷完善。在推動行業發展的同時,把隱私和安全放在首位。
人臉識別是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乙個縮影。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落地的大趨勢已不可改變。就像任何新技術一樣,趨其利、避其害,揚其長、避其短,方能避免可能發生的傷害。
大資料是一柄「雙刃劍」
隨著科技手段不斷提公升,金融行業日益倚重科技力量,大資料風控和徵信行業逐漸成為伴隨新金融發展的兩個潛力行業。10月15日在新華社 財經國家週刊 瞭望智庫主辦的2016中國新金融高峰論壇上,財經國家週刊 瞭望智庫聯合前海徵信共同發布了 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發展報告 2017 前海徵信是首批獲央行批准籌備個...
資訊通訊對於城市生活是一柄雙刃劍
資訊通訊對於城市生活是一柄雙刃劍 今天是5.17,一年一度的通訊日,今年的主題是 資訊通訊技術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確實今天資訊通訊技術已經成為城市生活不可忽缺的部分,資訊通訊技術的出現,讓我們生活更方便,溝通更順暢,交流更容易,表達更通達。它已經成為現代城市生活的標誌,同時也是改變生活乙個非常重要的因...
資訊通訊對於城市生活是一柄雙刃劍
資訊通訊對於城市生活是一柄雙刃劍 今天是5.17,一年一度的通訊日,今年的主題是 資訊通訊技術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確實今天資訊通訊技術已經成為城市生活不可忽缺的部分,資訊通訊技術的出現,讓我們生活更方便,溝通更順暢,交流更容易,表達更通達。它已經成為現代城市生活的標誌,同時也是改變生活乙個非常重要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