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選擇協議:幫助路由器構建路由表
理想的路由演算法
關於「最佳路由」
從路由演算法的自適應性考慮
分層次的路由選擇協議
網際網路採用分層次的路由選擇協議。這是因為:
(1) 網際網路的規模非常大。如果讓所有的路由器知道所有的網路應怎樣到達,則這種路由表將非常大,處理起來也太花時間。而所有這些路由器之間交換路由資訊所需的頻寬就會使網際網路的通訊鏈路飽和。
(2) 許多單位不願意外界了解自己單位網路的布局細節和本部門所採用的路由選擇協議(這屬於本部門內部的事情),但同時還希望連線到網際網路上。
自治系統 as (autonomous system)
自治系統 as 的定義:在單一的技術管理下的一組路由器,而這些路由器使用一種 as 內部的路由選擇協議和共同的度量以確定分組在該 as 內的路由,同時還使用一種 as 之間的路由選擇協議用以確定分組在 as之間的路由。
現在對自治系統 as 的定義是強調下面的事實:儘管乙個 as 使用了多種內部路由選擇協議和度量,但重要的是乙個 as 對其他 as 表現出的是乙個單一的和一致的路由選擇策略。
網際網路有兩大類路由選擇協議
內部閘道器協議 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在乙個自治系統內部使用的路由選擇協議。
目前這類路由選擇協議使用得最多,如 rip 和 ospf 協議。
外部閘道器協議 egp (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
若源站和目的站處在不同的自治系統中,當資料報傳到乙個自治系統的邊界時,就需要使用一種協議將路由選擇資訊傳遞到另乙個自治系統中。這樣的協議就是外部閘道器協議 egp。
在外部閘道器協議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bgp-4。
自治系統之間的路由選擇也叫做域間路由選擇(interdomain routing),在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選擇叫做域內路由選擇(intradomain routing) 。
需要注意的是,網際網路的早期 rfc 文件中未使用**「路由器**」而是使用「閘道器」這一名詞。但是在新的 rfc 文件中又使用了「路由器」這一名詞。應當把這兩個術語當作同義詞。
igp 和 egp 是協議類別的名稱。但 rfc 在使用 egp 這個名詞時出現了一點混亂,因為最早的乙個外部閘道器協議的協議名字正好也是 egp。因此在遇到名詞 egp 時,應弄清它是指舊的協議 egp 還是指外部閘道器協議 egp 這個類別。
網際網路的路由選擇協議工作原理
「距離」的定義
rip 協議的三個特點
路由表的建立
距離向量演算法
路由器收到相鄰路由器(其位址為 x)的乙個 rip 報文:
(1) 先修改此 rip 報文中的所有專案:把「下一跳」欄位中的位址都改為 x,並把所有的「距離」欄位的值加 1。
(2) 對修改後的 rip 報文中的每乙個專案,重複以下步驟:
若專案中的目的網路不在路由表中,則把該專案加到路由表中。
否則若下一跳字段給出的路由器位址是同樣的,則把收到的專案替換原路由表中的專案。
否則若收到專案中的距離小於路由表中的距離,則進行更新,
否則,什麼也不做。
(3) 若 3 分鐘還沒有收到相鄰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則把此相鄰路由器記為不可達路由器,即將距離置為 16(表示不可達)。
(4) 返回。
路由器之間交換資訊與路由表更新
rip2 協議的報文格式
rip 協議特點:好訊息傳播得快,壞訊息傳播得慢。
rip 存在的乙個問題:當網路出現故障時,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 (例如數分鐘) 才能將此資訊傳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rip 協議的優缺點
缺點:
計算機網路 網際網路的路由選擇 BGP
問題背景 1.網際網路的規模太大,使得自治系統as之間路由選擇非常困難。2.自治系統as之間的路由選擇必須考慮有關策略。所以不同自治系統as之間的路由不使用內部閘道器協議 rip ospf bgp並非要找出一條最佳路徑,只是要求找出一條能夠到達目的網路且比較好的路由 不能兜圈子 總之 bgp 發言人...
計算機網路 網際網路的組成
一,邊緣部分 邊緣部分主要是連線在網際網路上的主機。主機又叫端系統。小的端系統 普通個人電腦,筆記本,平板,手機,小的網路攝像頭,大的端系統 大型計算機。計算機之間的通訊 主機a的某個程序和主機b上的另乙個程序進行通訊。通訊方式可以分為兩類 1,客戶 伺服器 c s 這個是較為傳統的方式。網上發郵件...
計算機網路 網際網路的組成
網際網路根據工作方式可以分為邊緣部分和核心部分 一.網際網路的邊緣部分 處在網際網路邊緣部分的是連線在網際網路上的所有主機。這些主機又稱為端系統 end system 主機a和主機b通訊 指的是執行在主機a上的某個程式和執行在主機b上的某個應用程式進行通訊,程序 就是執行著的程式,因此,就是指執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