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之行為和模式

2021-10-11 11:12:32 字數 1143 閱讀 6969

第十章 需求分析:行為和模式

質量保證措施:必須評審需求建模產品的正確性、完備性和一致性。必須反映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要求,為匯出設計建立基礎。

關鍵概念:分析模式、行為模型、事件、順序圖、狀態圖、狀態表達

1 生成行為模型

前面章節討論的建模表示方法表達了需求模型中的靜態元素,現在則是把它轉換成系統或產品的動態行為的時候了。要實現這一任務,可以把系統行為表示成乙個特定的事件和時間的函式。

行為模型顯示了軟體如何對外部事件或激勵做出響應。要生成模型,分析師必須按如下步驟進行:

(1)評估所有的用例,以保證完全理解系統內的互動順序;

(2)識別驅動互動順序的事件,並理解這些事件如何與特定的物件相互關聯;

(3)為每個用例生成序列;

(4)建立系統狀態圖;

(5)評審行為模型以驗證準確性和一致性。

2 識別用例事件

在第8章中,我們知道用例表現了涉及參與者和系統的活動順序。一般而言,只要系統和參與者之間交換了資訊就發生事件。事件應該不是被交換的資訊而是已交換資訊的事實。

3 狀態表達

在行為建模中,必須考慮兩種不同的狀態描述:

(1)系統執行其功能時每個類的狀態;

(2)系統執行其功能時從外部觀察到的系統狀態。

類狀態具有主動和被動兩種特徵,被動狀態只是某個物件所有屬性的當前狀態。物件的主動狀態指的是物件進行持續變換或處理時的當前狀態。類player可能具有如下的主動狀態:移動、休息、受傷、療傷、**失蹤等。事件(有時稱為觸發器)才能迫使物件做出從乙個主動狀態到另乙個主動狀態的轉移。

分析類的狀態圖。uml狀態圖就是一種行為模型,該圖為每個類呈現了主動狀態和導致這些主動狀態發生變化的事件(觸發器)。

4 需求建模的模式

軟體模式是獲取領域知識的一種機制,在遇到新問題時可以反覆使用。分析模式的最初創作者沒有「建立」模式,但在需求工程工作中發現了模式。第7章引入了分析模式的概念並指明這些模式表示了某些應用領域(例如乙個類、乙個功能或乙個行為),當為這個領域的應用執行需求建模時會重複使用這些模式。

4.1

發現分析模式

需求模型由各種元素組成:基於場景(用例)、基於類(物件和類)和行為(事件和狀態)。其中每個元素都是從不同的視角檢查問題,並且每乙個都提供一種發現模式的機會,可能發生在整個應用領域,或者發生在類似但不同的應用領域。

設計模式之行為模式 狀態模式

當乙個物件內部具允許有多個狀態改變時,我們將不同的狀態提取出來作為乙個單獨的類來描述乙個狀態,這樣可以很容易的擴充套件物件,使其具有更多的狀態表達,而不會影響到物件本身。乙個狀態模式的結構圖 state作為乙個抽象介面類,向外界提供乙個物件,而派生類繼承自state實現介面作為不同的狀態表示。con...

java設計模式之行為型模式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指物件有某個行為,但是在不同的場景中,該行為有不同的實現演算法。比如每個人都要 交個人所得稅 但是 在美國交個人所得稅 和 在中國交個人所得稅 就有不同的算稅方法。許多相關類僅僅是行為不同。需要使用乙個演算法的不同實現。演算法使用了客戶不應該知道的資料。策略模式可以避免暴露複雜的 與演算法...

Java設計模式之行為型模式(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由三部分構成 invoker 命令觸發器 executor 命令處理器 responder 命令響應器 命令模式將客戶端 也就是這裡的invoker命令觸發器 與服務端 responder命令響應器 兩者解耦。客戶端只需要關注自己傳送哪一條命令,而無需關注服務端的實現細節 服務端只需關注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