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了解到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測試型別,無可避免發現bug率的風險很高的時候或者當每次回歸產生需要修復bug都很多的時候,軟體又著急上線,可以合理使用此方式。
alac測試(act like a customer)意思是測試行為面向使用者,下面是示意圖。
主體核心意思還是找重點,但是重點在**?重點在使用程式的使用者群那裡,根據使用者群也可分重要等級,測試針對性方案也不一樣。
例如某專案軟體使用者:
1.使用者方業主,使用模組多為瀏覽形式的人機介面,可針對性為視覺效果及資料表述清晰性,重要等級為p1
2.使用者方運維人員,使用模組為人機介面,告警處理模組,報表處理模組,使用者管理模組等,可針對一些操作流程,重要等級為p2
3.工程人員,使用建模模組、組態模組、除錯工具,重要等級為p3
4.測試人員,針對性主要為可測試性,如模型建立是否方便,測試資料收集比對是否方便等。重要等級為p4
這樣根據各方面參考確實可以適當提公升測試有效性。
博主也對比了一下近來專案情況及分類,在兩個專案中給出的10份資料中,每100個bug中與實際使用者可能經常遇到的bug約為10%左右,使用者方運維人員可能遇到的bug佔比約為20%,在專案後期也無意使用了此方法,改進測試有效性,將測試轉向使用者方。
並不鼓勵此型別,而是當專案風險產生的時候或者優化測試方案時可以考慮加入此測試型別的分析,
分享至此,有問題歡迎交流!
全程軟體測試 測試型別
1.單元測試 對軟體基本組成單元進行的測試,其測試物件是軟體設計的最小單位 模組或元件,也可以是類或函式。2.整合測試 將已通過測試的單元按設計要求組合起來再進行的測試,以檢查這些單元之間的介面是否存在問題。整合測試一般是乙個逐漸加入單元進行測試的持續過程,直至所有單元被組合在一起,成功地構成完成的...
軟體測試型別
按照測試型別來分類 功能測試 效能測試 相容性測試 部署測試 易用性測試 文件測試 本地化測試 安全測試 無障礙測試 可靠性測試 功能測試 它是最主要的部分。根據產品特性 操作描述和使用者方案,測試乙個產品的特性和可操作行為以確定它們滿足設計需求。針對的問題 功能錯誤或遺漏 介面問題 效能錯誤 資料...
軟體測試型別
功能適用性 完整性,適合性,正確性 可靠性 成熟性,可用性,容錯性,可恢復性 效能效率 時間行為,資源利用,容量 操控性 易判有用,易學習,易操作,使用者錯誤保護,介面吸引使用者,易掌握 安全性 保密性,完整性,抗抵賴性,可追蹤性,真實性 相容性 共存性,互操作性 可維護性 模組性,可重用性,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