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
命令echo "scsi add-single-device a b c d">/proc/scsi/scsi
其中a表示匯流排號,b表示通道號,c表示id號,d表示lun號,
之前的scsi(0:0)磁碟中第乙個0對應的是匯流排號a,第二個0對應的是id號c;
請注意,這裡不是虛擬機器scsi(0:0)磁碟匯流排為0,系統的這個硬碟的匯流排就一定是0,只是對應這裡的a,
有可能scsi(0:0)磁碟系統中對應的scsi資訊是 2 0 0 0 ,所以這裡要注意;
因為新增的磁碟scsi(0:1)和scsi(0:0)磁碟在乙個匯流排上,scsi(0:0)磁碟的scsi資訊是0 0 0 0,那麼磁碟scsi(0:1)
的scsi資訊就可以推算出來為0 0 1 0;那麼對應的a就是0,b就是0,c就是1,d就是0;
圖中新增的磁碟scsi資訊為 0 0 1 0,這個是根據之前的硬碟推算出來的,然後檢視系統中就可以看到第二個硬碟了,
如下:其中sdb即為新增的磁碟;
方法2:
首先用命令
grep mpt /sys/class/scsi_host/host?/proc_name知道系統的磁碟匯流排,即知道host?的?是幾,如下圖:
可知系統有兩個匯流排,若不清楚新加的磁碟位於哪個匯流排,可重新整理所有匯流排來發現磁碟,
如圖匯流排是host2和host3,然後執行如下命令:
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2/scan
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3/scan
注:若新增的是新匯流排下的磁碟,如scsi(1:0)磁碟,虛擬機會增加乙個匯流排和乙個磁碟,
因為增加了匯流排,系統會自己掃瞄發現磁碟,不需要用echo命令寫scsi資訊即可自動發現新磁碟。
7、擴容
若需求是想將根分割槽或者根分割槽下面的目錄擴容,因為根分割槽是乙個lv,所以只需要擴容這個lv即可。
a)先將新的磁碟分割槽並做lvm標記
b)將磁碟分割槽做成pv
首先可以看到沒做pv前,系統中只有乙個pv,即/dev/sda2,做完後系統有了2個pv。但是這個新建的pv,
即/dev/sdb1還沒加到vg裡面。
c)將新建的pv加入到vg裡面
根據上圖可以看到系統的vg名稱是volgroup,為了後面lv能擴容,需要將新建的pv加到這個原來的vg中,
而不是單獨新建乙個vg。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原來的vg——volgroup原本大小是49.51g,加入新的pv後,volgroup的大小變為99.50g,
增加了49.99g。
d)擴容相應的lv
首先根據擴容需求確定擴容的目錄所在的lv,然後擴容相對應的lv即可。如下圖,根分割槽是掛載在lv——lv_root下的,
若需求是擴容根分割槽,則即可擴容lv_root這個lv即可。
這裡根分割槽是45g,因為vg根據上面算的還剩49.99g,而不是新增磁碟的50g
(格式化的inode要占用一定的空間,所以剩餘空間要少一點)
e)將擴容lv的檔案系統大小跟著擴大
雖然根分割槽對應的lv——lv_root大小擴容了49.99g,但是內部對應的檔案
系統大小還是原來的45g,這裡需要將檔案系統也跟著lv一起擴大。
到這裡擴容已基本完成。
虛擬機器磁碟擴容
建立硬碟分割槽的順序是 建立基本分割槽 建立擴充套件分割槽 將擴充套件分割槽分成數個邏輯分割槽。增加了空間的硬碟是 dev sda 分割槽 root localhost fdisk dev sda p 檢視已分割槽數量 我看到有兩個 dev sda1 dev sda2 n 新增加乙個分割槽 p 分割...
不重啟linuxVMWare虛擬機器新增虛擬磁碟
vsphere client找到要新增磁碟的虛機,如圖所示 點選虛機右鍵,在出現的下列列表中選擇 編輯設定 如圖 在開啟的虛擬機器屬性中,在 硬體對話方塊點選 新增 按鈕,如圖 在新增裝置型別選擇 硬碟 點選下一步 磁碟新增完成,進入系統,輸入cat proc scsi scsi 如圖所示 用lsb...
redhat虛擬機器磁碟擴容
虛擬機器增加磁碟容量 1.vmware中給硬碟擴容 2.fdisk l 3.fdisk dev sdanp 回車回車t8e wq4.重啟 5.mkfs.ext3 dev sda3 格式化 6.lvm 進入lvm管理 lvm pvcreate dev sda3 lvm vgdisplay 檢視vg虛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