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碟分為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
磁碟尺寸有3.5寸、2.5寸、1.8寸硬碟
硬碟的介面分為初期的ide硬碟和現在的sata i/ii/iii硬碟。
硬碟的轉速有每分鐘5400轉、每分鐘7200轉、每分鐘10000轉、每分鐘15000轉。
硬碟品牌有西數、希捷等。
給裝置增加新硬碟後可以使用lsblk命令來檢視硬碟的資訊,
新硬碟是不可以直接使用的我們需要對硬碟進行建立磁碟、建立檔案系統、掛在mount,然後才可以正常使用。
接下來我們來進行操作。
建立完磁碟後不能直接顯示出來 我們需要重新整理一下[root@localhost ~]
# lsblk //檢視硬碟資訊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20g 0 disk
├─sda1 8:1 0 1g 0 part /boot
└─sda2 8:2 0 19g 0 part
├─centos-root 253:0 0 17g 0 lvm /
└─centos-swap 253:1 0 2g 0 lvm [swap]
sdb 8:16 0 5g 0 disk
├─sdb1 8:17 0 2g 0 part /mnt/disk1
├─sdb2 8:18 0 1g 0 part /mnt/disk2
├─sdb3 8:19 0 500m 0 part /mnt/disk3
├─sdb4 8:20 0 1k 0 part
├─sdb5 8:21 0 50m 0 part /mnt/disk5
└─sdb6 8:22 0 50m 0 part /mnt/disk6
sdc 8:32 0 5g 0 disk
└─vg1-lv1 253:2 0 2.2g 0 lvm /mnt/lv1
sdd 8:48 0 5g 0 disk
sde 8:64 0 5g 0 disk
└─sde1 8:65 0 2g 0 part
sdf 8:80 0 5g 0 disk
sdg 8:96 0 5g 0 disk
sdh 8:112 0 5g 0 disk
sdi 8:128 0 5g 0 disk
sdj 8:144 0 5g 0 disk
sdk 8:160 0 5g 0 disk
sr0 11:0 1 1024m 0 rom
[root@localhost ~]
# fdisk /dev/sdf //磁碟分割槽命令 要分割槽的硬碟。
歡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將停留在記憶體中,直到您決定將更改寫入磁碟。
使用寫入命令前請三思。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使用磁碟識別符號 0xae854e5a 建立新的 dos 磁碟標籤。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n //建立新磁碟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p //p建立主分割槽 e建立邏輯分割槽
分割槽號 (1-4,預設 1): //預設 回車
起始 扇區 (2048-10485759,預設為 2048): //預設 回車
將使用預設值 2048
last 扇區, +扇區 or +size
(2048-10485759,預設為 10485759):+500m //建立乙個500m的新分割槽。
分割槽 1 已設定為 linux 型別,大小設為 500 mib
命令(輸入 m 獲取幫助):w //儲存更改退出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正在同步磁碟。
[root@localhost ~]
#
分割槽建立完成後依然不可以正常使用,我們需要繼續給分割槽建立檔案系統[root@localhost ~]
# partprobe /dev/sdf //重新整理硬碟
[root@localhost ~]
# fdisk -l /dev/sdf //檢視分割槽結果 我們可以看到 sdf硬碟上的新分割槽sdf1已經建立成功。
磁碟 /dev/sdf:5368 mb, 5368709120 位元組,10485760 個扇區
units = 扇區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區大小(邏輯/物理):512 位元組 / 512 位元組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位元組 / 512 位元組
磁碟標籤型別:dos
磁碟識別符號:0xae854e5a
裝置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f1 2048 1026047 512000 83 linux
建立完分割槽後理論上是可以使用的但是我們需要乙個介面給系統對接 才能使用,現在我們來建立這個介面即把硬碟掛載到系統。[root@localhost ~]
# mkfs.ext4 /dev/sdf1 //格式化sdf1分割槽為ext4格式
mke2fs 1.42.9 (28-dec-2013)
檔案系統標籤=
os type: linux
塊大小=1024 (log=0)
分塊大小=1024 (log=0)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28016 inodes, 512000 blocks
25600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乙個資料塊=1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34078720
63 block groups
8192 blocks per group, 8192 fragments per group
203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8193, 24577, 40961, 57345, 73729, 204801, 221185, 401409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寫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8192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root@localhost ~]
#
奮鬥![root@localhost ~]
# mkdir /mnt/disk7 //建立掛載點和硬碟對接
[root@localhost ~]
# mount /dev/sdf1 /mnt/disk7 //把硬碟的sdf1分割槽和/mnt/disk7資料夾對接,這時候硬碟就掛載上了系統,我們可以正常使用該硬碟。
[root@localhost ~]
# df -ht //檢視掛載資訊,其中我們可以看到檔案系統/dev/sdf1掛載到了/mnt/disk7。
檔案系統 型別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sdf1 ext4 477m 2.3m 445m 1% /mnt/disk7
但是這種掛載是臨時的,重啟後就會消失,我們需要新增引數永久掛載每次開機自動掛載。
[root@localhost ~]
# vim /etc/fstab //修改啟動檔案 裡邊的東西不要亂動,我們在最後新增掛載資訊。
[root@localhost ~]
# mount -a //掛載寫入完成後立即
掛載,操作完成後開機就會自動掛載。
Linux儲存管理 基本分割槽篇
一 磁碟 1.磁碟簡介 1 名稱 磁碟又稱硬碟 disk,不同於記憶體的是容量比較大。2 型別 機械硬碟 機械硬碟即是傳統普通硬碟,主要由 碟片,磁頭,碟片轉軸及控制電機,磁頭控制器,資料轉換器,介面,快取等幾個部分組成。固態硬碟 固態驅動器 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Linux中的儲存管理的基本分割槽
機械磁碟 機械硬碟即是傳統普通硬碟,主要由 碟片,磁頭,碟片轉軸及控制電機,磁頭控制器,資料轉換器,介面,快取等幾個部分組成。右圖 固態磁碟 固態驅動器 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簡稱ssd 俗稱固態硬碟,固態硬碟是用固態電子儲存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 左圖...
基本分頁儲存管理方式
1 離散分配方式 連續分配方式 分割槽儲存管理 要求把作業放在乙個連續的儲存區中,因而會形成許多 碎片 固定分割槽會產生內部碎片,動態分割槽會產生外部碎片。雖然可通過 緊湊 方法將許多碎片拼接成可用的大塊空間,但需為之付出很大開銷。如果允許將乙個程序直接分散的裝入到許多不相鄰接的分割槽中,則無需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