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寫給區塊鏈的未來十年

2021-10-07 14:08:09 字數 3791 閱讀 4868

這是一本寫給區塊鏈未來十年的書,只有站得更高,思考得更深入,才能看得更長遠。本書適合所有區塊鏈從業者,以及關注區塊鏈發展的人。

賽智時代趙剛博士的新作《數位化信任:區塊鏈的本質及應用》出版,在書中作者提出,數位化信任是區塊鏈的本質。

作者認為,正如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連線,通過連線,構建了高度互聯的世界。區塊鏈的本質就是信任,通過信任,將要構建高度協作的世界。

信任是經濟交易和社會合作的基礎,全書從分析信任的定義入手,梳理了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家對信任的主要定義,對人際信任和系統信任進行了分類,並總結了信任的四個特點以及當今世界對數位化信任的主要需求。作者提出了數位化信任的設計原則,並從數字世界的社會參與、歷史存證、簽名**、規則共識、互惠激勵、契約合作等六個方面分析了數位化信任的結構。作者指出,數位化信任體系的形成是六個方面的逐層遞進,並在不斷權衡和調和信任關係中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公平和效率、統一和多元、利他和利己等矛盾中,促進了價值共享、交易可信、經濟合作、社會共治等,這是區塊鏈技術發展和應用的精髓。

下面是書中精華內容的集萃,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到網上購書詳細閱讀。

什麼是信任?

信任(trust),簡單理解,就是相信對方。深究起來,信任是一門複雜且熱門的學問,國內外很多學者著書立說,研究信任。心理學家認為信任是一種心理期望。經濟學家認為信任是一種公共商品。社會學家認為信任是一種社會資本。政治學家認為信任是一種公共利益。總之,信任是經濟交易和社會合作的基礎,是社會秩序的基礎。有了信任,就會增強社會成員的向心力,降低社會執行的成本,提高其執行效率。

信任分為人際信任(包括特殊信任)和系統信任(制度信任、普遍信任歸為這類),人際信任又可分為認知性信任和情感性信任,系統信任又可以分為強制性信任和自覺性信任。在數位化的時代,數位化技術為系統信任提供了新的機制,即區塊鏈技術實現的數位化信任。吉登斯說過,人類需要不斷對社會秩序、規則和制度進行反思,以確保它們是值得信任的。面對傳統系統信任關係所出現的問題,信任關係的建立也同樣需要數位化技術的支撐,為滿足社會分工的精細化、社會風險的增多和不可預知、交往的陌生化,以及對社會系統的依賴性,區塊鏈技術所代表的數位化信任應運而生。

數位化信任就是基於數位化**來構建的一種新型的系統信任機制,是促進人們進行數位化經濟交易和數位化社會合作的技術手段。數位化信任的基本思路是用數位化程式和演算法來建立信任,所有參與的交易方或合作方在數位化信任系統上能夠實現可信的交易或合作。「不能欺詐」是數位化信任系統設計的乙個重要原則。「不能」,意味著當前的數位化信任引入了強制性機制,通過計算節點的社群壓力來驅使成員間進行合作,為群體利益而行動,並遵循群體規則。只有數位化機制保障了合作方不再執著於追求更深入的資訊和證據來確認他人是否值得信任的時候,認知層次上的信任就真正產生了。

區塊鏈創造了數位化信任,它從社會監督、歷史存證、簽名授權、規則共識、激勵機制、契約合作等六個方面在數字世界構建起了數位化信任體系,如圖。它用數學和數位化**的方式建立了信任關係,靠數位化手段保證交易結果可信任,實現了信任自動化,從而促進數字貨幣、數字資產、數字金融、數字經濟交易和數字社會治理。

數字世界的社會參與。構建數位化信任,前提是要有乙個數位化空間(或稱為領地),乙個交易各方平等參與的數位化網路。點對點(p2p:peer to peer)網路,也稱為對等網路,構成了數位化信任中多方參與的社會活動空間。

數字世界的歷史存證。社會學家盧曼認為,信任需要歷史作可靠的背景。數位化信任體系,也需要有交易歷史的存證,需要保證所有的存證資料的可靠性,需要每個參與節點具有最基本的「社會學習經歷」,成為乙個社群成員間「知根知底」的數位化系統。這一使命,是通過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賬本來完成的。

數字世界的簽名**。個人簽名是個人權責清晰的表態,公章則代表著集體權威與團體組織的公信力,它們都是可以明確追索的依據,是一種系統信任。數位化信任系統是乙個交易**可靠的數位化系統,要支援交易的數字簽名和**。區塊鏈採用了常用的數字簽名演算法——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實現了拜占庭將軍們的「簽名**」機制,通過數字金鑰的方式來保證交易賬戶上的資產安全。

數字世界的規則共識。在數位化信任體系中,形成集體信任的乙個前提是所有社群成員遵循共同的規則,按照規則能夠產生「不會被拒絕」的證明,擁有這些證明的成員能夠被所有成員共同認可。共識演算法是區塊鏈技術的靈魂,是數字世界中的規則共識。

數字世界的互惠激勵。阿克塞爾羅德通過「重複囚徒困境」試驗,證明最成功的合作策略就是「一報還一報」,即互惠的利他行為有助於在合作中勝出。在乙個數位化信任體系中,通常採用的激勵機制就是互惠的利他行為。這就形成了區塊鏈系統的兩種經濟激勵方式。

數字世界的契約合作。經濟社會發展中,信任和契約總是相輔相成,契約型信任是一種基本的信任關係,尤其是在非熟人信任的現代社會中。數位化信任就是一種契約性的信任,是乙個信守合約的數位化系統。智慧型合約因此成為第二代區塊鏈的標準配置。

總之,趙剛博士認為區塊鏈是數字世界的社會參與、歷史存證、簽名**、規則共識、互惠激勵、契約合作的機制,通過六個部分的遞進,逐步建立了數位化信任體系,即通過p2p對等網路建立了數位化社會合作空間,通過分布式賬本建立了數位化交易歷史存證,通過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等建立了數位化交易簽名**機制,通過共識演算法等建立了數位化的規則共識和通用證明機制,通過通證激勵等建立了數位化互惠激勵機制,通過智慧型合約建立了數位化契約執行機制,從而在數字世界構建起乙個數位化信任機器,成為一種新型的數位化的系統信任。

作 者 介 紹

本 書 特 色

精 彩 書 評

一部難得的佳作!區塊鏈的本質是信任,這是乙個充滿洞察的判斷。

—— 段永朝,網際網路思想家,葦草智酷創始合夥人,資訊社會50人論壇執行主席

根本而言,賬戶關係就是信任關係。相較既有的銀行賬戶體系而言,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賬戶體系,無疑系統性地提公升了「賬戶——信任」的關係。趙剛和張健兩位踐行者的新著,有助於我們理解或深化信任與技術的邏輯關係,帶來富於啟發性的系統思考。

—— 周子衡,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浙江現代數字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長

本書揭示了區塊鏈技術的信任本質,很有洞見。信任是一切交易的基石。數千年來,人們為越來越跨國、跨洋、跨洲、跨文化的複雜交易需求,一直在探索相適配的信任架構。區塊鏈技術橫空出世,第一次用數學演算法來構建商業信任關係,徹底解決了困擾信任中介的大規模、低成本、跨時空、高效率的千年難題。

—— 肖風  萬向區塊鏈公司董事長兼ceo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價值是,提供了一種去中心化的信任模式,能夠簡化互動過程、降低互動成本,從根本上提公升社會互動效率。本書以「信任」為牽引,闡述區塊鏈如何在技術層面實現信任,如何在數字經濟和社會治理等現實業務中構建新型信任體系,如何在智慧型網際網路、數位化信任等未來趨勢中發揮作用。閱讀本書將使使用者認清複雜技術的邏輯關係,透視區塊鏈行業發展的脈絡,洞察區塊鏈技術背後的數位化信任本質。

—— 祝烈煌,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 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秘書長

區塊鏈是什麼

最近,在極客時間購買了陳浩老師的區塊鏈課程,想系統有計畫的了解和學習一下區塊鏈相關的知識,與其自己在網上胡亂找資料,瞎折騰,還不如在過來人的帶領下,深入淺出的學習區塊鏈的相關知識,不至於走太多的彎路.下面主要記錄一下學習筆記,還不敢妄自菲薄大談什麼是區塊鏈.首先接受的名詞是位元幣,然後是區塊鏈,最後...

區塊鏈是什麼

位元幣實踐中,位元幣交易所,礦池這類中心化機制或者機構的出現,都是因為在某些應用場景下,效率變得更為重要。位元幣使用者願意讓渡一部分權力給中心機構,選擇信任中心機構。而且這些中心機構也不是壟斷的,使用者具有選擇中心機構的權力。這使得整個位元幣的生態系統的執行效率更高。位元幣本身設計是去中心化的,過度...

區塊鏈是什麼?

區塊鏈是一種新型去中心化協議,通過分布式賬本 或者叫資料庫 這個載體,能安全地儲存位元幣交易或其它資料,通過分布在全球的網路確保資訊不可偽造和篡改,可以自動執行智慧型合約,無需任何中心化機構的審核。交易既可以是位元幣這樣的數字貨幣,也可以是股權 智財權這樣的數字資產。大大降低了經濟執行的信任和會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