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的馮諾依曼的結構
」儲存程式「概念:指令按照二進位制事先輸入計算機的主存當中,然後按順序執行
主要的五種部件:
①輸入輸出裝置:翻譯官 and 輸入程式、資料,輸出計算結果
②運算器:邏輯運算、算術運算
輸入裝置/儲存器->運算器->輸出裝置/儲存器
運算器從輸入裝置/儲存器取資料,然後運算結果可以暫存在儲存器中,也可以送往輸出裝置
③儲存器:存放資料和程式:
可以將資料送往運算器,可以將指令送往控制器來進行操控
④控制器:指揮程勳執行
計算機系統中,軟體和硬體在邏輯上是等效的
早期馮諾依曼計算機的幾種特點
1,五種部件
2,以運算器為核心
3,指令和資料同樣地位存
4,指令分為位址碼和操作碼
5,指令順序執行
6,指令和資料都是二進位制儲存(電平訊號方便表達)
運算器為中心的幾種問題:
輸入資料指令要放到儲存器中,需要經過運算器
儲存器中的資料需要輸出,也要經過運算器
現代計算機基本上都是採用儲存器為核心的
2,現代計算機的結構
現代計算機的結構:主機 + i/o裝置
主存 + cpu = 主存
輔存屬於i/o裝置
工業上將計算器和運算器集合到cpu上
1 2 2 計算機硬體的基本組成
1 早期的馮.諾伊曼體系結構 儲存程式的思想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基本結構。1 計算機硬體系統由運算器 控制器 儲存器 輸入裝置 輸出裝置五大部分組成的 2 指令和資料以同等的地位存於儲存器中,並可按位址尋訪。3 指令和資料均以二進位制 表示。4 指令由操作碼和位址碼兩部分組成,操作碼用來表示操作的性質...
計算機組成原理 計算機硬體的基本組成
計算機這個概念實際上是個邏輯上的概念,只規定了機器的功能,並沒有規定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做這個機器。比如之前的蒸汽計算機 機械計算機等,所以計算機不一定都是電子數字的。計算機硬體的發展 發展階段 時間邏輯元件 速度 次 秒 記憶體外存 第一代1946 1957 電子管幾千 幾萬 汞延遲線 磁鼓 穿孔卡...
計算機硬體組成
首先計算機的出現就是為了代替人力去工作 大前提 計算機的所有組成都是模仿人的某一器官或者是功能去設計的 控制器 是計算機的指揮系統,負責控制所有其他硬體執行的元件 相當於人類的大腦 運算器 負責數 算與邏輯運算 相當於人類大腦 儲存器訪問資料 記憶體 比如記憶體條 基於電訪問資料,斷電資料全部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