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諾依曼結構:
乙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通常由五部分構成:輸入裝置、輸出裝置、運算器、控制器、儲存器。這是我從初中就開始解除的關於計算機的知識。這個定義,是由「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提出的。所以這個結構又叫馮諾依曼結構或者馮氏結構。也有按照大學劃分叫做普林斯頓機構,與哈佛結構對立。
馮氏結構是最早的計算機系統機構。根據我多年研讀課本發現的規律,與計算機相關的,最早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是序列的。沒錯,馮氏結構是序列的計算機系統結構。而往往,人們總會對序列的概念進行改進,提出並行的結構。而這個並行結構,就是哈佛結構。這裡需要糾正一點的是,計算機理論體系中其實並不存在物理學中的並行,計算機所能達到的極限也不過是巨集觀上的並行。而在微觀上它是序列的。
哈佛結構就是這種微觀上序列的結構,它將儲存器一分為二,分為了資料儲存器和程式儲存器。這兩個儲存器能夠同時與cpu相連。從而達到了巨集觀上同時取資料和取程式的目的。
馮 諾依曼結構和和哈佛結構
馮 諾依曼結構資料空間和位址空間不分開,哈佛結構資料空間和位址空間是分開的。早期的微處理器大多採用馮 諾依曼結構,典型代表是intel公司的x86微處理器。取指和取運算元都在同一匯流排上,通過分時服用的方式進行的。缺點是在高速執行時,不能達到同時取指令和取運算元,從而形成了傳輸過程的瓶頸。哈佛匯流排...
馮諾依曼結構和哈佛結構
哈佛結構是,資料和 分開存在。馮諾依曼結構是在哈佛結構之後提出的,馮諾依曼提出 本身也是一種資料 解決了哈佛結構的乙個問題 匯流排暫用資源太多。馮諾依曼結構是,資料和 放在一起。首先,通過bios uboot 將硬碟 flash 中的程式 資料和 全部拷貝到ram。所以此時 ram內部會分為多個段 ...
馮諾依曼結構和哈佛結構
為什麼要提程式與資料呢,因為兩大架構的主要區別就是在cpu對程式與資料的訪問和儲存方面。程式和資料存放在外存中,當被用到時,被載入到記憶體中,程式和資料共用乙個儲存空間,程式指令儲存位址和資料儲存位址指向同乙個儲存器的不同物理位置。處理器cpu在執行任何指令時,都要先從儲存器中取出指令解碼,再取出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