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層的主要任務描述為確定與傳輸**的介面的一些特性,即:
機械特性 指明介面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等。
電氣特性 指明在介面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範圍。
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種意義。
過程特性 指明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資料鏈路層使用的通道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型別:
點對點通道。這種通道使用一對一的點對點通訊方式。
廣播通道。這種通道使用一對多的廣播通訊方式,因此過程比較複雜。
廣播通道上連線的主機很多,因此必須使用專用的共享通道(接入控制)協議來協調這些主機的資料傳送。
網路層(network layer)主要包括以下兩個任務:
(1) 負責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訊服務。在傳送資料時,網路層把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使用者資料報封裝成分組或包進行傳送。在tcp/ip體系中,由於網路層使用ip協議,因此分組也叫做ip資料報,或簡稱為資料報。
(2) 選中合適的路由,使源主機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組,能夠通過網路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機。
從通訊和資訊處理的角度看,運輸層向它上面的應用層提供通訊服務,它屬於面向通訊部分的最高層,同時也是使用者(應用訪問)功能中的最低層。 當網路的邊緣部分中的兩個主機使用網路的核心部分的功能進行端到端的通訊時,只有位於網路邊緣部分的主機的協議棧才有運輸層,而網路核心部分中的路由器在**分組時都只用到下三層的功能。
運輸層主要使用以下兩種協議:
(1) 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面向連線的,資料傳輸的單位是報文段,能夠提供可靠的交付。
(2) 使用者資料報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無連線的,資料傳輸的單位是使用者資料報,不保證提供可靠的交付,只能提供「盡最大努力交付」。
每個應用層協議都是為了解決某一類應用問題,而問題的解決又往往是需要通過位於不同主機中的多個應用程序之間的通訊和協同工作來完成的。
應用層的具體內容就是規定應用程序在通訊時所遵循的協議。
應用層的許多協議都是基於客戶伺服器方式。
客戶(client)和伺服器(server)都是指通訊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程序。
客戶伺服器方式所描述的是程序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係。客戶是服務請求方,伺服器是服務提供方。
計算機網路之五層協議
toc 計算機網路 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一系列的網路協議。網際網路協議按照功能不同分為osi七層或tcp ip五層或tcp ip四層。物理層功能 主要是基於電器特性傳送高低電壓 電訊號 高電壓對應數字1,低電壓對應數字0 資料鏈路層由來 單純的電訊號0和1沒有任何意義,必須規定電訊號多少位一組,每組什...
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7層協議
人與人交流需要協議,例如使用同一語言,或者對方能明白的其他肢體語言 人與機器交流也需要協議,例如需要通過滑鼠或者鍵盤輸入,機器給予特定的輸出,例如列印執行某個程式 機器與機器交流更需要協議,計算機網路是由一系列的協議構成的,osi open system interconection 是開放型系統互...
計算機網路五層(七層)協議
osi模型有7層結構,每層都可以有幾個子層。osi的7層從上到下分別是 7 應用層 6 表示層 5 會話層 4 傳輸層 3 網路層 2 資料鏈路層 1 物理層 其中高層 即7 6 5 4層 定義了應用程式的功能,下面3層 即3 2 1層 主要面向通過網路的端到端的資料流。應用層是網路應用程式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