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系統初步認識:
1. 沒有安裝作業系統 計算機可以執行程式。
2. 基本功能:提供操作介面、控制程式執行、管理系統資源、配置系統引數、監控系統狀態、工具軟體集合。
作業系統功能與定義:功能:·程序管理(cpu管理):程序控制:建立,暫停,喚醒,撤銷;程序排程:排程策略、優先順序;程序通訊:程序間通訊;·記憶體管理:記憶體管理、記憶體共享、記憶體保護、虛擬記憶體;·裝置管理:裝置的分配和排程、裝置無關性作、裝置傳輸控制、裝置驅動;·檔案管理:儲存空間管理、檔案的操作、目錄的操作、檔案和目錄的訪問許可權管理;
定義:作業系統是乙個大型系統程式
·提供使用者介面,方便使用者控制計算機;
·負責為應用程式分配和排程軟硬體資源,並控制與協調應用程式併發活動,幫助使用者訪問和保護資訊;
作業系統發展歷史:
1.使用者需求和硬體技術進步是作業系統發展的兩大動力。
2.計算機硬體發展的四個典型階段:
·電子管時代(1946-1955) ·電晶體時代(1955-1965)
·積體電路時代(1965-1980) ·大規模積體電路時代(1980-至今)
3.作業系統發展的四個典型階段:
·手工操作(無作業系統):50年代早期
結構特點:
·硬體:電子管、接線面板
·程式:二進位制程式,打孔;紙袋,卡片
使用特點:程式啟動準備結束手工處理,繁瑣耗時
缺點:1.效率低(cpu有效執行時間低) 2.使用者獨佔 3.缺少互動
·單道批處理系統:50年代
工作特點:(批量,自動,單道)
·管理員事先將多個作業輸入到磁碟形成作業佇列;
·作業系統依次自動處理佇列中的每個作業(裝入-執行-撤出)
·程式的裝入與撤出:自動完成,效率高;
·執行完畢,通知使用者取結果;
·多道批處理系統:60年代初
定義:在記憶體中存放多道程式,當某到程式因為某種原因不能繼續執行而放棄cpu時,作業系統便排程另一程式投入執行。這樣可以使cpu盡量忙碌,提高系統效率。
特點:1.多道(記憶體同時存放多道程式)2.並行(巨集觀)3.序列(微觀)
缺點:1.作業處理時間長;2.互動能力差;3.執行過程不確定;
·分時系統:60年代中
分時技術與分時作業系統:
1.中斷技術:cpu收到外部訊號後,停止當前工作,轉去處理該外部事件,處理完畢後回到原來工作的中斷處繼續原來的工作。
2.通道技術:專門處理外設與記憶體之間的資料傳輸的處理機。
3.事務性任務:1.互動性高 2.響應快速
4.分時技術:
概念:主機以很短的時間片(50ms)為單位,把cpu輪流分配給每個終端使用,直至全部執行完成,導致在終端不多的情況下,每個終端都可以很快的重新獲得cpu
等待週期:時間片*終端數量
特點:·多路調製性(多使用者聯機使用同一臺主機)
·獨占性(使用者感覺獨佔計算機)
·互動性(及時響應使用者的請求)
5.unix(主要用於伺服器領域)是第乙個實用化的分時作業系統,實現了作業系統的可移植性,實現了硬體無關性,引進了特殊檔案(special file)的概念(把外設看作檔案,實現對外設統一管理)
典型作業系統型別:
微機作業系統:bios把作業系統和硬體分隔,mac os,windows;
多處理機作業系統
網路作業系統:普通+網路通訊+網路服務,透明訪問,訪問控制
實時作業系統:強調作業完成時間;
嵌入式作業系統:軟硬一體化,近似實時作業系統,andriod,linux;
作業系統(第一章)
作業系統的設計目標 方便性 有效性 可擴充性 開放性。方便性和有效性是作業系統的設計中最重要的兩個目標。1990年後,開放性已成為新系統或軟體能否被廣泛應用的至關重要管的兩個目標。作業系統的基本特徵 併發性 共享性 虛擬性 非同步性。併發性和共享性是多使用者,多工作業系統兩個最基本的特徵。併發性是多...
作業系統第一章
上網課時記的筆記,mooc上華中科技大學蘇曙光老師的作業系統原理。有點亂 windows,linux,基於unix的mac作業系統,win xp 雙擊,控制程式執行 基本功能 提供操作介面,控制程式執行,管理系統資源,配置系統引數,監控系統狀態,工具軟體集合 功能程序管理 cpu管理 程序控制 排程...
作業系統第一章
作業系統 第一章 作業系統引論 1.2 作業系統的發展過程 1.2.1 未配置作業系統的計算機系統 人工操作方式 早期的操作方式是由程式設計師將事先已穿孔的紙帶 或卡片 裝入紙帶輸入機 或卡片輸入機 再啟動它們將紙帶 或卡片 上的程式和資料輸入計算機,然後啟動計算機執行。僅當程式執行完畢並取走計算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