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求需要對mongodb做乙個容災備份。根據官網,發現mongodb最新版本(4.0)已經拋棄了主從模式而採用副本集進行容災。副本集的優勢在於:」有自動故障轉移和恢復特性,其任意節點都可以是主節點,並能實現讀寫分離,提供高負載「。官方建議副本集最低配置三個節點。關於副本集的原理更多請參考這位小姐姐的部落格製作mongodb映象
首先需要做乙個mongodb的docker映象,這裡我採用dockerfile進行製作,dockerfile內容如下:
# 指定映象源
# cmd ["mongod", "-f", "./bin/mongodb.conf"]
這裡指定了以ubuntu為源映象製作mongodb映象。並將mongodb配置檔案mongodb.conf拷貝到映象中,最後執行mongodb的啟動服務。(關於mongodb的dockerfile請參考:這裡)
mongodb.conf的配置如下:
# 指定資料庫儲存位置
dbpath = /data/db/
# 指定mongodb 執行中log的儲存位置
logpath = /data/log/logs.log
# mongodb的暴露埠
port = 27017
# 是否在後台執行
# fork = true
# 是否進行使用者認證
# auth = true
可以看到配置檔案中只指定了前三項。其中dockerfile檔案與mongodb.conf必須在同一目錄下。然後在該目錄下使用docker命令製作mongodb映象:
docker build -t mongodb:v1.0 .
上面命令的最後乙個點不要忘記了。
沒有問題的話,mongodb的基本映象算是製作成功了。下面就是啟動乙個該映象的容器來進行驗證:
docker run -it --name mongodb_test -p 27017:27017 -p 27018:27018 -v /home/root/user/mongodb_dir/data/db:/data/db -v /home/root/user/mongodb_dir/data/log:/data/log mongodb:v1.0
執行命令中將27017與27018兩個埠進行了對映。並在宿主機中建立mongodb_dir/data資料夾,該資料夾下有db與log子資料夾,這兩個子資料夾與mongodb_test的容器中資料夾進行了對映。進入到容器中後執行」mongod -f ./bin/mongodb.conf「即可開啟mongodb服務。
製作mongodb副本集
上一步僅僅只是完成了mongodb服務,下面便是製作mongodb副本集了。因為只有一台機器,故最低需要三個節點製作副本集,這個要求我們可以用三個mongodb容器來代替。
首先在宿主機上建立乙個資料夾db_test(名字隨意取),然後在db_test資料夾下建立data1、data2、data3三個資料夾下,這三個資料夾下再分別建立db、log資料夾。其目錄大致如下:
--db_test
--data1
--db
--log
--data2
--db
--log
--data3
--db
--log
這三個data資料夾分別用來存放三個節點(即三個mongodb容器)的資料與log。為了滿足副本集的需要,我們需要重新修改mongodb.conf配置檔案
mongodb.conf檔案如下:
dbpath = /data/db/
logpath = /data/log/logs.log
port = 27017
# 副本集的名稱
replset = testrepl
fork = true
因mongodb.conf配置檔案變化了。所以mongodb的映象我們需要重新編一次,為了好區分這裡將新的映象版本變為2.0,執行命令:
docker build -t mongodb:v2.0 .
然後執行以下命令,建立三個mongodb容器:
docker run -it --name mongodb_test1 -p 27017:27017 -p 27018:27018 -v /home/root/user/db_test/data1/db/:/data/db -v /home/root/user/db_test/data1/log/:/data/log mongodb_vs:v2.0
docker run -it --name mongodb_test2 -p 27019:27017 -p 27020:27018 -v /home/root/user/db_test/data2/db/:/data/db -v /home/root/user/db_test/data2/log/:/data/log mongodb_vs:v2.0
docker run -it --name mongodb_test3 -p 27021:27017 -p 27022:27018 -v /home/root/user/db_test/data3/db/:/data/db -v /home/root/user/db_test/data3/log/:/data/log mongodb_vs:v2.0
如此,我們便開啟了三個mongodb容器:mongodb_test1、mongodb_test2、mongodb_test3。然後在三個容器下執行」mongod -f ./bin/mongodb.conf「命令,開啟三個mongodb服務。此時相當於有三個mongodb節點,但這三個節點還沒有在乙個副本集中。我們在最先開啟的那個mongodb服務節點中(例如最先開啟了mongodb_test1容器的服務),執行命令:mongo
然後輸入如下命令,將三個節點加入到乙個副本集中:
config=, ,]
}
rs.initiate(config)
若初始化成功,則返回以下log:
我們也可以輸入rs.status()命令檢視副本集的狀態及各個節點的主從狀態。
以上步驟若是沒有報錯的話,則乙個mongodb副本集便搭建成功了。我們可以在主節點上插入資料,然後看其他從節點是否同步了該資料。並可以嘗試把主節點斷開,然後輸入rs.status()命令檢視主從關係。
以上,我們就搭建了乙個mongodb的副本集。若是副本集要進行使用者認證管理,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window server搭建mongodb集群
伺服器3臺 windows server 2016 版本 mongodb server version v4.0.13 mongodb架構 伺服器server 1 server 2 server 3 副本集副本集 副本集埠 replset ip192.168.45.130 192.168.45.13...
docker 下nacos集群搭建
目錄 1 準備工作 2 拉取映象 3 啟動mysql 4 匯入sql指令碼 4.1 建立連線,新建資料庫nacos 4.2 匯入指令碼 4.3 匯入成功 5 啟動nacos 6 啟動nginx docker pull mysql docker pull nacs server docker pull...
Docker下FastDFS環境搭建
本文使用docker進行搭建。拉取映象 docker pull delron fastdfs 建立tracker容器 docker create network host name tracker restart always v fdfs tracker var fdfs delron fas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