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汽車機械件佔整車零部件比例高。智慧型、人性化更多的通過電子器件體現。而到了當今,電子器件硬體上也越來越趨同,智慧型化更多的體現在了軟體上。軟體在整車上的地位,也愈發重要。
不管是軟體,還是硬體;不論是機構組織,不管是家庭家族,其中每個成員或component都有其在整體中位置和分工。整車設計也不例外。
從造型設計,到內外飾;從車身材質,到汽車線束;從底盤,到動力系統;從電子電氣部件,到空調熱管理部件;從緊韌體,到填充件;從功能測試,到nvh驗證;從整車安全驗證,到兩冬兩夏極寒極熱驗證。以及貫穿始終的問題跟蹤,質量管理,工程變更管理,法律法規審核。
整車架構因部件和功能眾多,其複雜度自然不言而喻。當前一輛汽車(以ev為例)約三千個,疊加在零部件上的,各種功能的通過簡單的組合演算法,將近萬個。但萬變不離其宗,人類活動的組織架構,金字塔型架構一樣使用。
先有市場調研,定位產品需求和目標客戶,確定產品市場定位。
接著分解成汽車型別,如跑車,轎車等。
再接著,1,進行造型設計 (如車門、車身、車頭、車尾、底盤等。cad三維設計和cae結構**,和模型車風阻模擬測試。);2,動力系統設計(電動機,電池及其管理系統,電控系統);3,根據功能,採購汽車部件,或定製部件,或自己研發,或進行功能組合形成新的功能;
其間貫穿著,質量管理,法規審核,部件尺寸重量材質審核,功能測試驗證,整車動力測試,整車空調系統測試,整車風阻測試,整車兩高(高原,高熱)一低(低溫)測試。
電子電氣,在sdv的時代的位置,成為整車三大重要部門之一(造型,動力,電子電氣)。電子電氣承擔著整車的神經系統作用,汽車的靈魂體現。電子電氣設計流程,先有product需求,再到架構設計(架構拆分成部件功能),再到零部件功能實現,再到功能驗證。ivi(汽車娛樂系統,包含了整車的娛樂系統),cockpit(電子座艙),adas(高階輔助駕駛,l5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在大家有生之年估計看不到啦)
傳統整車廠的核心力量在於設計和生產,零部件往往外購或外購加上自己個性化定製。這時往往需要乙個工作需求,需求規範,到技術分析,**商的設計決策評審,技術分析,成本審核,最終採購。
iso26262
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fta 故障樹分析。人 機 物 法 流,5個方面
冰山理論,越往上層,露出的物體可視角度越小。資訊匯報到高階管理者手中,往往體現了現象的7%。
關於軟體架構設計的想法
前段時間看了溫昱寫的 軟體架構設計 搞清楚了子系統,框架,架構這3者之間的關係。架構是問題的抽象解決方案,是關於軟體如何設計的重要決策,與具體的技術無關 框架是一種特殊的軟體,它做為半成品,為構建解決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如spring,struts,ibatis等 從業務角度出發,整個解決方案劃分...
關於實時架構的一點想法
近來做了乙個大屏的大專案 效果類似於下圖的那種 說是要做到資料實時,甚至把物聯網的那一套東西都接進來實時監控!大屏指揮中心效果圖,來自dreamstime.com 最後在徵求多方專家的建議,綜合評估各大方面的情況後後得出一方案是 其實,這樣從資料產生,直到前端顯示,差了好幾分鐘。資料 資料 可以很多...
關於軟體架構組織的一些想法
伺服器 伺服器至少要3個環境,開發環境 測試環境 準生產環境,個人建議的是要4個環境,除了這3個,還要加個效能測試環境。應用伺服器要分開到不同的主機,也可以是虛擬機器,資料庫伺服器可以在同一臺主機。平時我們先在開發環境寫 等自己在開發環境上測試完成,再上傳到測試環境,等測試人員測試完成,上傳到效能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