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防止rm rf 處理

2021-10-02 21:30:22 字數 2074 閱讀 9669

很不幸,之所以要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自己嚐過其中的痛。不過還好只是在自己虛擬機器上誤刪。為了防止以上事情的再次發生,寫一下我現在處理方式。

現在網上的處理方案主要是:

1、將刪除改為mv命令,然後再去**站清除檔案。

2、用afe-rm代替rm,設定部分白名單,減小誤刪時候損失程度。

3、用rm -rfi 代替rm -rf ,給自己多一步後悔的空間。

4、設定 檔案許可權。

我們在使用中絕大部分要刪除檔案,為機器騰空 空間。只要不是誤刪 一些特別重要的內容還好,我一般選擇 的是 2 和3 結合使用。當然這種情況的恢復比起第一種方案來說,要差一些。具體選擇哪種方案,需要根據自己的使用場景衡量。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2和3的處理方案:

第二種方案:

//通過命令:

wget /trunk/0.12/+download/safe-rm-0.12.tar.gz

2、解壓,複製檔案到對應地方

//解壓

tar -zxvf safe-rm-0.12.tar.gz

//進入目錄

cd safe-rm-0.12

//複製safe-rm 檔案到 /usr/local/bin

cp safe-rm /usr/local/bin/

3、用safe-rm 代替 rm

ln -s /usr/local/bin/safe-rm /usr/local/bin/rm
4、新增環境變數

vi /etc/profile 

增加一條:

export path=/usr/local/bin:$path

//使環境變數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5、配置防止誤刪的名單

cd /usr/local/bin

vi safe-rm

在這個地方配置防止刪除目錄

my %default_protected_dirs = (

'/bin' => 1,

'/boot' => 1,

'/dev' => 1,

'/etc' => 1,

'/home' => 1,

'/initrd' => 1,

'/lib' => 1,

'/lib32' => 1,

'/lib64' => 1,

'/proc' => 1,

'/root' => 1,

'/sbin' => 1,

'/sys' => 1,

'/usr' => 1,

'/usr/bin' => 1,

'/usr/include' => 1,

'/usr/lib' => 1,

'/usr/local' => 1,

'/usr/local/bin' => 1,

'/usr/local/include' => 1,

'/usr/local/sbin' => 1,

'/usr/local/share' => 1,

);

在配置檔案增加

第三種方案:刪除的時候都用 rm -rfi 戴特rm -rf

我建議 二三方案同時使用,給自己一次反悔的機會。

linux封裝rm rf指令,防止誤刪

對於乙個linux新手,敲錯指令是常有的事情,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使對於乙個老司機來說,也難免會有操作失誤的時候,而誤刪導致的後果往往是無法彌補的。與其在誤刪資料後懊悔,不如趁早尋求方法避免這種錯誤的發生。這裡採用alias對rm指令設定別名,使得執行rm指令的時候,實際上執行了mv指令而將需要刪除...

Linux下rm rf 後恢復檔案

2011年11月15日08 17 慧聰it網 在linux系統下,如果你不小心誤刪除了乙個檔案價或檔案,如rm rf 而 資料夾下有非常重要的資料,因為這個命令意味著一旦刪除的檔案是無法挽回的,事實是如此嗎?真的沒有補救措施了嗎?答案是委婉了,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補救,大家可能熟悉windows下刪除...

如何防止rm rf 導致系統癱瘓?

公司的dev環境是開發人員能登入,並且開發有root許可權。但是由於每個開發的linux水平不一樣,有一些開發竟然直接 使用 rm rf 導致整個系統癱瘓了,系統也起不來,由於之前沒有備份所以沒辦法恢復 wget2.解壓safe rm tar zxf safe rm 0.12.tgz3.複製s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