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傳輸(oblivious transfer - ot)最早在2023年被 michael o. rabin提出,之後被廣泛應用於多方安全計算等領域。
在rabin [1] 的ot協議中,傳送者alice傳送乙個資訊m給接收者bob,接收者bob以1/2的概率接受資訊m。所以在協議互動的結束的時候,傳送者alice並不知道bob是否接受了訊息,而接收者bob能確信地知道他是否得到了資訊m,從而保護了接收者的私隱性,同時保證了資料傳輸過程的正確性。該方法主要是基於rsa加密體系構造出來。
2023年s. even, o. goldreich, and a. lempel [2] 提出了1-out-2 ot(如下圖), 在此方案中傳送者alice每次傳送2個資訊
在2023年,brassard等人將1-out-2 ot擴充套件為1-out-n ot。
在實際應用中,不經意傳輸ot的一種實施方式是基於rsa公鑰加密技術。乙個簡單的實施流程如下:首先,傳送者生成兩對不同的公私鑰,並公開兩個公鑰,稱這兩個公鑰分別為公鑰1和公鑰2。假設接收人希望知道m1,但不希望傳送人知道他想要的是m1。接收人生成乙個隨機數k,再用公鑰1對k進行加密,傳給傳送者。傳送者用他的兩個私鑰對這個加密後的k進行解密,用私鑰1解密得到k1,用私鑰2解密得到k2。顯然,只有k1是和k相等的,k2則是一串毫無意義的數。但傳送者不知道接收人加密時用的哪個公鑰,因此他不知道他算出來的哪個k才是真的k。傳送人把m1和k1進行異或,把m2和k2進行異或,把兩個異或值傳給接收人。顯然,接收人只能算出m1而無法推測出m2(因為他不知道私鑰2,從而推不出k2的值),同時傳送人也不知道他能算出哪乙個。
不經意傳輸協議 密碼學
不經意傳輸 oblivious transfer 是乙個密碼學協議,在這個協議中,訊息傳送者從一些待傳送的訊息中傳送一條給接收者,但事後對傳送了哪一條訊息仍然oblivious 不知道 這個協議也叫茫然傳輸協議。歷史 第一種形式的不經意傳輸 oblivious transfer 最初是在1981由m...
不經意間的疏忽 Kb KB與Kbps KBps
kb kb與kbps kbps,我們一直沒有去刻意的普及這兩者的區別。在我們日常網路和電腦 應用中,其實兩者並不是僅字母大小寫的區別,現在讓筆者來解釋一下 計算科學方面 計算機中的資訊都是二進位制的0和1來表示,其中每乙個0或1被稱作乙個位,用小寫b表示,即bit 位 大寫b表示byte,即位元組,...
混淆解密 混淆電路介紹(一)不經意傳輸
在近期的文章中,王益介紹了多方安全計算 multiparty computation,mpc 的一種常見的實現形式 分享秘密 secret sharing 今天我們來介紹另外一種常見的實現 混淆電路 garbled circuits,gc gc 是一種密碼學協議。遵照這個協議,兩個 party 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