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式是值,變數和操作符(或叫運算子)的組合。
單獨的乙個值是乙個表示式,單獨的變數也是乙個表示式。
python語句是一段可執行**。常見的有賦值語句,if語句,while語句,for語句等等。
賦值賦值的特性:變數名在首次賦值時會被建立,變數名在引用前必須先賦值
序列賦值:在上面的例子中,寫了兩個元組,只是省略了它們的括號。
python把賦值運算子右側元組內的值和左側元組內的變數相互匹配,然後每一次賦乙個值
高階序列賦值:右邊元素的數目要跟左邊的變數數目相同,不然會產生錯誤
擴充套件解包賦值:乙個帶星號的變數名 ,收集了序列中沒有賦值給其他名稱的所有項增強賦值語句:x=1
x+=1
print(x)賦值語句總結:python 條件語句python條件語句是通過一條或多條語句的執行結果(true或者false)來決定執行的**塊。可以通過下圖來簡單了解條件語句的執行過程:python 程式設計中 if 語句用於控制程式的執行,格式為:if 判斷條件: 執行語句……判斷條件成立(值為true),執行執行語句;否則不執行執行語句。注意:python程式語言指定任何非0和非空(none)值為true,0 或者 none為false。if 判斷條件: 執行語句……else: 執行語句……其中"判斷條件"成立時(非零),則執行後面的語句,而執行內容可以多行,以縮進來區分表示同一範圍。else 為可選語句,當需要在條件不成立時執行內容則可以執行相關語句if 判斷條件1: 執行語句1……elif 判斷條件2: 執行語句2……elif 判斷條件3: 執行語句3……else: 執行語句4……if 語句的判斷條件可以用》、<、==、>=、<=來表示其關係。當判斷條件為多個值時,可以使用以上形式,注意:python 並不支援 switch 語句,所以多個條件判斷,只能用 elif 來實現。如果判斷條件有多個時,可以使用and/or連線。例如:num = 9
if num >= 0 and num <= 10: # 判斷值是否在0~10之間
print('yes')
else:
print('no')
# 輸出結果: yes輸出:yes當if有多個條件時可使用括號來區分判斷的先後順序,括號中的判斷優先執行,此外 and 和 or 的優先順序低於》(大於)、<(小於)等判斷符號,即大於和小於在沒有括號的情況下會比and/or要優先判斷。例如:# 判斷值是否在0~5或者10~15之間if (num >= 0 and num <= 5) or (num >= 10 and num <= 15):
print('hello')
else:
print('undefine')
# 輸出結果: undefinepython 復合布林表示式計算採用短路規則,即如果通過前面的部分已經計算出整個表示式的值,則後面的部分不再計算。例如:a=0
b=1if ( a > 0 ) and ( b / a > 2 ):
print("yes")
else :
print("no")輸出:no正常執行不會報除零錯誤a=0
b=1
c 基礎知識學習 第四天
本片部落格是作者在學習c 的過程中的筆記記錄,希望和各位讀者一起學習交流 靜態成員變數 定義靜態成員變數 關鍵字static可以用於說明乙個類的成員,靜態成員提供了乙個同類物件的共享機制 把乙個類的成員說明為static時,這個類無論有多少個物件被建立,這些物件共享這個static成員 靜態成員屬於...
python第四天 基礎知識
start 計數從 start 開始。預設是從 0 開始。例如range 5 等價於range 0,5 stop 計數到 stop 結束,但不包括 stop。例如 range 0,5 是 0,1,2,3,4 沒有5 step 步長,預設為1。例如 range 0,5 等價於 range 0,5,1 ...
Java基礎學習第四天
第四天 遇到問題解決思路 1.將複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個簡單問題 2.實現,如果有bug,進行debug除錯 3.優化 氣泡排序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乙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它們兩個。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針對所有的元素重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