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都二變三了 硬體基礎設施還有救嗎

2021-09-23 04:36:16 字數 1495 閱讀 1272

前幾天收拾房間的時候,筆者從雜物間裡搜出來乙個壁掛鐘。沒錯,就是晚上會發出「滴答、滴答」聲的老式壁掛鐘,相信70後或80後對這種老古董還記憶猶新,多少個夜晚就是這有節奏的鐘擺聲陪著我們入眠。但在這個電子裝置消滅一切機械裝置的時代,大部分人家裡早就沒有了這美妙的「滴答」聲,可能甚至連電子壁掛鐘也沒有了,一台手機搞定一切。

在另乙個維度的世界,「tick-tock, tick-tock」也像鐘擺聲一樣維持著電子世界的秩序,不管是pc、伺服器還是資料中心,這些硬體基礎設施都像著了魔一樣聽從著「tick-tock」的指揮。然而,隨著矽基半導體技術趨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終於走到了拐點,「tick-tock」已經變成了事實上的「process-architecture-optimization」,每個週期由兩步變為三步,從此進入了「二變三」的節奏。

拋開純硬體不說,過去若干年,軟體行業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雲計算、大資料、docker、區塊鏈,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google、facebook們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結合自己的業務特點打造了基於cots硬體的it基礎設施平台,看上去軟體已經不關心硬體了,傳統的硬體基礎設施已經沒救了嗎?

然而,由於網際網路業務特點鮮明,使得其平台往往不易被複製到其他領域。另一方面,軟體技術的發展,從通用os、虛擬化、docker到unikernel,似乎上層軟體螺旋式的走向了嵌入式,軟體在努力拋棄一切冗餘的中間層,消除浪費,不斷追求最優性能的過程。當所有浪費消除後,軟體在效能上的提公升空間也逐步變小,這之後的效能提公升只能依靠硬體。

所以,傳統硬體基礎設施還有很大的提公升空間,不管是軟體倒逼還是硬體自身的發展,這都對硬體基礎設施的架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較於軟體風起雲湧的技術革新,硬體的變化相對遲緩。通用伺服器出現了二十多年,看似其基本結構沒有發生過大的變化。但隨著iot、5g、vr/ar、4k、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現實世界對大流量、高效能計算的需求在加速擴大,硬體的變革已經拉開了序幕。

通用計算會逐步變成面向業務驅動的可程式設計計算,通過與業務需求更加匹配的資源模型來承載業務,減少資源浪費。通用x86處理器的主流地位雖不會變化,但會逐步向可程式設計的處理器發展,以最佳的計算模型承載軟體程序,最終將與軟體勝利會師於「嵌入式、可動態調配」的發展模型。

對於摩爾定律而言,雖然單個節點的摩爾定律已經「二變三」,但硬體基礎設施領域仍然會通過系統級的整合實現摩爾定律的延續,比如通過新型儲存介質、矽光互聯、異構計算等技術,配合資源的解耦及編排,使整個系統的效能提公升保持摩爾定律的增長速度。

現在,傳統硬體基礎設施就到了變革的關鍵時期,如果有這麼一種業務驅動的架構統一而和諧的融會計算、儲存、網路資源,讓各種資源能夠靈活排程,適配不同業務模型,將是多麼美好的畫面。要實現這個目的,需要很好的回答這些問題:

那麼,**能找到這種跨時代的硬體平台,親身感受業務驅動的未來架構之美呢?據悉,華為將於8月3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2016華為全聯接大會」,在銀廳(a廳)展區入口處就會展出新一代sdi 2.0(service driven infrastructure)業務驅動基礎設施樣機,一展「池化、彈性、軟體定義」的硬體基礎設施架構之美,還不快來一窺究竟?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6-08-24

摩爾定律失效否?

第一,什麼是摩爾定律 一般有三個說法 1.積體電路晶元上所整合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倍。2.微處理器的效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或 下降一半。3.用乙個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效能,每隔18個月翻兩倍。在最初提出的週期是一年後來改為兩年,最後人們預設為18個月。第二,摩爾定律曾帶來了什麼 可以說...

摩爾定律還有效嗎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 intel 創始人之一戈登 摩爾 gordon moore 提出來的。其內容為 當 不變時,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 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公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效能,將每隔18 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資訊科技進步的速度。...

摩爾定律還有效嗎?

什麼是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 intel 創始人之一戈登 摩爾 gordon moore 提出來的。其內容為 當 不變時,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 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公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效能,將每隔18 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