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寬的單位為什麼是 z而不是bps?

2021-09-22 17:38:04 字數 769 閱讀 1483

如果從電子電路角度出發,頻寬(bandwidth)本意指的是電子電路中存在乙個固有通頻帶,這個概念或許比較抽象,我們有必要作進一步解釋。大家都知道,各類複雜的電子電路無一例外都存在電感、電容或相當功能的儲能元件,即使沒有採用現成的電感線圈或電容,導線自身就是乙個電感,而導線與導線之間、導線與地之間便可以組成電容——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雜散電容或分布電容;不管是哪種型別的電容、電感,都會對訊號起著阻滯作用從而消耗訊號能量,嚴重的話會影響訊號品質。這種效應與交流電訊號的頻率成正比關係,當頻率高到一定程度、令訊號難以保持穩定時,整個電子電路自然就無法正常工作。為此,電子學上就提出了「頻寬」的概念,它指的是電路可以保持穩定工作的頻率範圍。而屬於該體系的有顯示器頻寬、通訊/網路中的頻寬等等。

而第二種頻寬的概念大家也許會更熟悉,它所指的其實是資料傳輸率,譬如記憶體頻寬、匯流排頻寬、網路頻寬等等,都是以「位元組/秒」為單位。我們不清楚從什麼時候起這些資料傳輸率的概念被稱為「頻寬」,但因業界與公眾都接受了這種說法,代表資料傳輸率的頻寬概念非常流行,儘管它與電子電路中「頻寬」的本意相差很遠。

對於電子電路中的頻寬,決定因素在於電路設計。它主要是由高頻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決定,而高頻電路的設計是比較困難的部分,成本也比普通電路要高很多。這部分內容涉及到電路設計的知識,對此我們就不做深入的分析。而對於匯流排、記憶體中的頻寬,決定其數值的主要因素在於工作頻率和位寬,在這兩個領域,頻寬等於工作頻率與位寬的乘積,因此頻寬和工作頻率、位寬兩個指標成正比。不過工作頻率或位寬並不能無限制提高,它們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匯流排、記憶體部分對其作專門論述。

2222222222222222222

為什麼是「深度」學習而不是寬度?

為什麼是深度而不是寬度?先說說我個人的理解,如下圖所示,圓圈表示神經元,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只有一層神經層,有8個神經元 第二種方式,有兩層神經層,分別有2個和4個神經元。相比之下,第一種更 寬 更 淺 第二種更 窄 更 深 對於每個輸入,兩種方式都可能產生8種結果 第一種 8 1 第二種 2 4 ...

為什麼是裝飾模式而不是繼承

對於是否需要快取算乙個需求的話 兩種情況 讀取的流的型別是了另乙個需求 兩種情況 輸入還是輸出又是乙個需求如果採用繼承的話 兩種情況 需要的類有 帶快取 位元組型 輸入流 帶快取 位元組型 輸出流 帶快取 字元型 輸入流 帶快取 字元型 輸出流 不帶快取 位元組型 輸入流 不帶快取 位元組型 輸出流...

為什麼拷貝建構函式使用的是引用傳遞而不是值傳遞?

簡單來說,如果使用值傳遞,會出現乙個無限迴圈,並最終出現錯誤。舉個例子 乙個類為temp,假設拷貝建構函式為值傳遞 temp const temp c temp a 生成了乙個temp類的物件 temp b a 將會呼叫拷貝建構函式此時,b需要呼叫其拷貝建構函式,需要將a進行值傳遞進入b的拷貝建構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