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開車通過南浦大橋,要從楊高南路的轉盤的引橋開始,到匯入龍陽路,直到進入南浦大橋得主橋面。這一路大約2公里,在過去的三年裡面的每乙個早上,幾乎都是以1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挪動。我和wendy三年做了上千次夢,就是希望「南浦大橋今天不要堵車」,結果都是失望告終。
每天早上都沒有任何交通事故,為什麼就不能走得快一些呢?
這兩天自己做了個簡單的計算,得出結論,這不叫堵車。這個大橋就是這麼設計的。
在主橋面上,有三根車道。而在浦東方向匯入主橋面的,有10根車道。分別是如下:
直走的,是三根龍陽路的車道(a)。從楊高南路南向北方向匯入一根車道(b)(實際早上一直是一條用作兩條),從楊高南路北向南方向有兩根車道(c)。c先和b匯成兩條,再匯成一條,並且和a併入形成最後的三條。
之後,在前進不到一公里的主橋面上,從浦東南路北向南過來的兩條車道先並成一條,浦東南路南向北方向的兩條車道,也先並成一條,兩條車道經過乙個誇張的空中u字彎,在進入主橋面前再匯成一條車道(已經是4並一了)。
這時龍陽路上來的三條車道先並成兩條,再和浦東大道過來的一條,一起成為南浦大橋橋面的三條車道。也就是說,來自龍陽路,浦東大道,楊高南路三條大道的10條車道,在主橋面變成3條車道。
再看一下主橋面的限速 – 60公里每小時。而在浦西方向的三個圈上面的限速是40公里每小時(當然,這個沒有人遵守過)。我們以在主橋上面的60公里每小時的標準速度(多數時間還達不到)來計算,進來的10條車道的平均速度應該是 60*3/10 = 18公里每小時。再加上車輛匯聚時候的雙發減速(這導致了南浦大橋上的車距明顯過大,導致道路利用更加不足),在10條車道的速度,顯然正常情況下還達不到18公里每小時。
在南浦大橋引橋方向壓力不大的情況下,還可以保證有效通行(通行能力的要求隨著車距增加而減少),但是一旦早高峰10條車道中的多數或全部開始有車輛積壓(就是飽和情況),就會出現我們早上出現的「堵車」狀況。其實,這不叫堵車,而僅僅是飽和狀況的設計時速而已。
注:如果更加刨根問底一下,假設多車道交匯的時候平均分配通行能力,並且主橋面60公里每小時的話,浦東大道上來的引橋的設計時速是:60/4 = 15km/h,而龍陽路應該是 60*2/3*2/3 = 26.6km/h,而我過來的楊高南路南向北方向就應該是:60*2/3/3 = 13.3km/h。換言之,從設計角度,通行速度最快的應該是龍陽路方向,其次是浦東大道方向,最慢的就是我走的楊高南路方向了。這和實際情況大體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