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測試過程及模型構建

2021-09-19 22:23:22 字數 1793 閱讀 9303

在效能測試過程中,建模實際上可分為兩個過程,效能測試過程和模型構建過程,效能測試過程主要完成對系統進行效能測試,並蒐集相應的測試結果,形成測試過程文件;模型構建主要是根據蒐集到的效能測試需求和生產系統的相關資訊完成效能模型的構建工作,並指導效能測試過程以及測試結果的生成。

一、測試過程863+1模式

二、業務模型

三、資料模型

四、監控模型

五、測試模型

六、執行模型

七、風險模型

八、分析模型

1. 資源拐點模型

隨著單位時間流量的不斷增長,被測系統的壓力不斷增大,伺服器資源會不斷被消耗,tps值會因為這些因素而發生變化,而且符合通常情況下的規律。以下是乙個效能測試壓力變化模型圖:

說明:a點:效能期望值

b點:高於期望,系統資源處於臨界點

c點:高於期望,效能處於拐點

d點:超過負載,資源不夠用,系統處於崩潰

2、壓力曲線拐點模型

根據響應時間、吞吐量、資源利用率三大綜合指標,來預估或區分輕壓力區、重壓力區、拐點區(瀕臨崩潰壓力區)。以下是乙個效能測試壓力的曲線拐點模型圖:

根據拐點模型,我們可以定義效能測試的類別:

(1) 效能測試:處於a~b點,以及輕壓力區,表示以效能目標預期為前提,對系統進行施壓,驗證系統在資源可用範圍內,是否能達到效能預期的目標,追求的是最佳併發使用者數。

(2)負載測試:處於b~c點,以及重壓力區,表示在系統在一定的壓力下持續一段時間,直到系統的某項或多項指標達到極限,比如系統資源cpu、memory、io、連線池、快取、jvm資源等達到飽和狀態。

(3)壓力測試:處於b~d點,以及重壓力區和拐點區,表示在超過安全負載的條件下,不斷對系統進行加壓,直到系統不能再接受請求,並可以確定乙個系統瓶頸的情況下,目的是為了找出系統的瓶頸,需要對系統進行調優。

(4)穩定性測試:a點到b點的系統效能,以及輕壓力區,表示被測試系統在特定硬體、軟體、網路環境條件下,給系統載入一定業務壓力,使系統執行一段較長時間,以此檢測系統是否穩定,一般穩定性測試時間為n*12小時。

效能測試過程模型

自動化測試生命週期方法,我們稱之為 效能測試過程通用模型 具體如下 1.測試的前期準備階段 a.系統基礎功能驗證,該活動主要確保當前需要進行效能測試的應用已經具備了進行測試的條件 b.組建測試團隊 c.測試工具需求確認 2.測試工具引入階段 a.選擇工具 b.工具應用的技能培訓 c.確定工具的應用過...

效能測試過程

一 測試計畫 非功能需求調研 制定 非功能測試方案 評審 非功能測試方案 二 測試準備 測試環境準備 測試指令碼準備 測試資料準備 測試場景及監控準備 三 測試執行 回歸的話需要多次進行 測試場景執行 場景執行監控 執行結果分析 系統效能調優 四 測試總結 測試結果整理和分析 編寫 非功能測試報告 ...

效能測試過程

13.1 效能測試過程概述 13.2 效能測試設計 需要關注的問題 事務需求 技術需求 系統要求 團隊要求 分析從五個方面分析 需求調研 事務模型 場景模型 資料設計 環境設計 13.2.1 需求調研 與專案經理訪談 當前開發狀態 期望的效能目標 測試起止時間 所處生命週期 與業務專家訪談 關鍵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