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如果不僅僅討論斷句的話,就更有意思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短短十個字,至少可以從中梳理出一堆問題:
民,指的是什麼人?
使,如何訓詁?
可與不可,究竟指的是什麼?
由,如何訓詁?
知,如何訓詁?
這句話,目標受眾是誰?
當然,最後:這整句話是什麼意思?
原典要讀好,最好是不離原典本身來理解。經過搜尋,在論語中,包含字詞」民」符合次數:49。簡單複製一些如下: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我們發現,孔子經常會提及「使民」、「養民」、「務民」、「教民」等等內容,這些地方出現的民,我們基本上可以理解為:「被統治者」。對於統治者而言,「民」是「使、養、務、教」的物件。小結:孔子說的這一句話,我們至少可以確定,是討論為政之道的。另外,我們還發現:「民可使」、「民易使」,是一種類似的句型,所以至少可以排除:「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樣的斷句。
目前,我們已經能夠看到的解釋,至少有三種:
從告誡統治者的立場出發「可」代表著「應該」、「不可」代表著「不應該」。
從統治者權謀的立場出發「可」代表著「能夠被」、「不可」代表著「不能被」
從現象描述的角度出發「可」代表著「有可能」、「不可」代表著「不可能」。從我的理解,以及多次閱讀《論語》中與「民」相關章節得出的看法:孔子常常會告誡統治階級,卻不會說出什麼「權謀指南」,更不會論述什麼「可能」或「不可能」。在樓上諸位持「可能、不可能」觀點的解釋說,為了說明不可能,總要加上一句:「讓所有的老百姓都明白是不可能的」。這個「所有」,從何而來?「民可、不可」的句式中,如果都是只所有的老百姓,那麼讓所有的老百姓都由之?就可能了?
反過來,如果不是指所有的老百姓,那麼:讓一些老百姓知怎麼就不可能了?
目前看來,「使」有兩種解釋:
從《論語》的其他文字看,「使」多為「役使」,「驅使」,或者泛泛的理解為「治理」。
從現代漢語的用法來看,「使」有「使之」、「使其」的含義。「民可使、不可使」,按照前一種理解,尤其是結合上一節的理解,應該是:「應該這樣治理百姓;不該那樣治理百姓。」而不是:「應該使老百姓如何如何;不該使老百姓如何如何;」再者,兩個「使」字的解釋應該一致,不能前乙個是「役使」,而後乙個是「使之」。
理解由與知,不能僅僅從這兩個字的訓詁來看,要從根本上理解孔子主張的為政之道。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不再一字一句的解釋了,說說我的理解吧:在孔子看來,為政之道非常簡單,就是統治者要以身作則,統治者自己要有德行,守禮節,做榜樣。如果能夠做到,那麼老百姓就自然會跟從。做榜樣,自然有跟從。統治者需要向那些跟從者,一一解釋為何如此嗎?從這樣的理解出發,我們可以看到:「由」解釋為跟從、聽從,追隨。是比較妥當的。「知」解釋為知其所以然,是妥當的。
結合上文對「可使、不可使」的理解,不能將「不可使知之」解釋為「不要讓他們知道」,而是應解釋為「不要採用詳細解釋的做法」。
知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應該怎樣斷句?
var 不可使用的情景
在寫 的過程中,遇到了乙個很奇怪的現象,後經過大佬的分析討論教學,解決了問題和找到原因。現在分享給跟我一樣初學者的新手們一起看看。老鳥沒見過的也歡迎一起學習進步。建立乙個datatable dt newdatatable dt.columns.add 訂單日期 typeof datetime dt....
為什麼不可使用虛假的IMEI或MEID號碼?
為什麼不可使用虛假的imei或meid號碼?最近據相關 報道,由於部分中國產手機使用 虛假 的imei號碼,造成國產手機在巴基斯坦的使用受到嚴重影響,也影響了相關中國品牌手機在巴基斯坦市場的銷售,令中國手機在國外的形象嚴重受損。gsm手機的imei和cdma手機所用的meid esn 號碼,均是識別...
解決SQL Plus中退格 方向鍵等不可使用的問題
解決sql plus中退格 方向鍵等不可使用的問題 sql plus中,退格鍵backspace為 h,上下右左分別是 a b c d,更別說上翻下翻上下次記錄了。來實現,讓sqlplus像 bash一樣支援歷史記錄上下翻等功能。1.安裝rlwrap 0.42 1.el5.i386.rpm 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