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專案越來越商業友好,誰來負責開發者友好呢?

2021-09-17 18:26:55 字數 2205 閱讀 7117

前思科首席戰略官mike volpi近日在一篇題為《how open source software took over the world》的文章中,傳達出對開源軟體未來的高度認可和看好,對開源組織接連修改開源協議的做法也有著不同解讀,似乎並未受到雲**商的影響。

近日,外媒發表了一篇題為《how open source software took over the world》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前思科首席戰略官mike volpi。從標題就不難看出,作者對開源軟體的未來十分看好,對開源組織接連修改開源協議的做法表示認同並認為這是對商業友好的表現。只是,誰來負責開發者友好呢?

數年前,不少投資者對開源作為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持懷疑態度,似乎除了大型開源軟體公司之外,其他開源組織在軟體世界沒有重要意義。

2023年,這一領域由於幾筆巨大交易而備受矚目,ibm以320億美元收購redhat; mulesoft以65億美元上市後被收購;mongodb當前市值超過40億美元;elastic的ipo估值為60億美元;cloudera和hortonworks合併後的新公司市值超過40億美元。此外,這一領域也得到了雲**商的關注,不少開源專案被提供在雲平台之上供客戶使用。

回顧開源歷史,最初的開源專案並沒有形成真正的企業,更多的是對閉源軟體公司收穫不公平利潤的一場革命。因為,曾經的微軟、甲骨文、sap和其他公司通過類似壟斷的「軟體租金」獲取了不菲利潤。因此,開源從最廣泛的作業系統和資料庫開始發展,一群開發人員通過協作編寫出了不亞於商業產品的軟體。

當這些開源專案的開發者逐漸聚集形成社群概念時,賺錢同樣變成了這些組織需要操心的問題,維護開源專案是需要付出人力成本的,單靠開發者的自覺無法做好開源專案,很多貢獻的開發者其實是收費的。當時,開源社群紛紛推出「企業版」,雖然開源服務貨幣化很難,但好在有些領域的市場規模夠大,比如作業系統,公司還是有利可圖的,redhat就是這樣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起初是社群模式,後來不少開源專案背後都有公司支援,比如支援hadoop的兩大巨頭cloudera和hortonworks,這些專案主要由相關公司的開發者維護並貢獻。公司更需要賺錢,因此也為企業推出了各種各樣付費模型。但是,這類公司就需要處理好與開源社群的關係,還要提防利用開源套件開發商業專案的競爭者。

隨著雲計算的發展,雲**商開始將開源軟體作為saas服務**,客戶可以直接在雲端使用。當然,開源軟體公司同樣可以將自己的服務放到雲平台,但這或許需要另外的協議來平衡二者之間的關係。長遠來看,雲平台會成為企業的最終選擇,軟體上雲的策略沒有問題,只是受益方暫不確定。

相比於那些閉源的大公司,開源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受到社群開發人員的支援和關注。社群開發人員的貢獻、反饋、討論等都會促進開源專案的發展,社群也會對開源專案的質量進行監督,一旦某個開源專案十分優秀,社群會成為第一傳播渠道,精準得在龐大的開發者群體中傳播。

開源最直接的接觸者就是開發人員,一旦開發人員對某個專案特別喜歡,那麼該專案很可能在公司的軟體開發周期中發揮重要作用,開源專案的滲透過程往往是循序漸進的,一旦開發者使用順手,很難被替換,畢竟這些專案並未收取任何費用。日後,組織購買企業版的可能性也會增大。

2023年,不少開源專案修改了協議,比如redis、kafka和mongodb等。redis labs 首席執行官 ofer bengal 曾表示:「多年來,我們就像個傻子一樣,他們拿著我們開發的東西大賺了一筆」。這裡的「他們」自然指的是雲**商。

mongodb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dev ittycheria 曾說:「每當乙個新的開源專案變得非常流行時,雲提供商就會剝奪我們的技術,將免費軟體放在他們的平台上,然後從中獲取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價值,但幾乎不回饋開源社群」。

開源軟體和雲**商的矛盾似乎十分激烈,不少**都表示雲**商可能會讓開源軟體無路可走,而開源軟體修改協議又讓開發者認為已經失去了最初的開源意義,擔心未來越走越封閉。

這一切似乎在mike volpi眼裡都不是問題,他在文章中表示,開源社群通過修改許可協議已經變得更加商業友好,開源公司應該擁有自己的「付費牆」,以便可以維繫繼續創新和改進工作,他認為開源專案通過對許可協議的修改,未來會發展得更好。

從某個角度來看,開源公司可以成長到如今的規模,足以證明開源的力量。但是,我們也會發現,財富500強的大多數公司不會把自己的核心軟體開源,如果更多企業願意在開源領域做點什麼,那麼開源軟體的未來確實會更美好。

如果開源公司繼續受到雲**商的打壓,這裡的「打壓」不是僅將其作為saas服務提供那麼簡單,而是雲**商現在已經有能力開發出類似產品,這不是開源公司修改許可就能抵擋的,商業友好的路沒那麼好走,還可能對開發者造成影響。作為開源社群的重要參與者,是否有人關心過開發者現在的體驗如何呢?

開源專案越來越商業友好,誰來負責開發者友好呢?

前思科首席戰略官mike volpi近日在一篇題為 how open source software took over the world 的文章中,傳達出對開源軟體未來的高度認可和看好,對開源組織接連修改開源協議的做法也有著不同解讀,似乎並未受到雲 商的影響。近日,外媒發表了一篇題為 how o...

開源專案越來越商業友好,誰來負責開發者友好呢?

前思科首席戰略官mike volpi近日在一篇題為 how open source software took over the world 的文章中,傳達出對開源軟體未來的高度認可和看好,對開源組織接連修改開源協議的做法也有著不同解讀,似乎並未受到雲 商的影響。近日,外媒發表了一篇題為 how o...

開源專案越來越商業友好,誰來負責開發者友好呢?

前思科首席戰略官mike volpi近日在一篇題為 how open source software took over the world 的文章中,傳達出對開源軟體未來的高度認可和看好,對開源組織接連修改開源協議的做法也有著不同解讀,似乎並未受到雲 商的影響。近日,外媒發表了一篇題為 how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