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9日揭曉的「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中,新疆尼勒克吉仁臺溝口遺址順利入選,它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聯合發掘,韓建業是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參與考古發掘的帶隊教授。韓建業向南都記者表示,順利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對吉仁臺溝口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肯定,也是認識到了這個專案對解決多元一體的中國文明、歐亞草原等大的學術問題上的貢獻。
清理墓葬時發現10萬平方公尺的青銅時代遺址
南都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了解到,為配合喀什河水庫建設,2023年5月3日啟動了吉仁臺溝口遺址發掘專案,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聯合發掘。吉仁臺溝口遺址位於新疆尼勒克縣科克浩特浩爾蒙古族鄉恰勒格爾村東1.5公里處,地處喀什河出山口處北岸**台地上的山前坡地。
韓建業向南都記者介紹,此前考古學家在喀什河庫區沿線做了許多任務作,在吉仁臺溝口遺址處比較清晰的看到一些墓葬,在清理墓葬時,發現了石磚牆的的房屋遺存,這是此前在這一地區沒有過的重要發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23年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發掘出的重要東西也越多,並在2023年再次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據悉,吉仁臺溝口遺址是目前伊犁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青銅時代遺址,2023年和2023年進行了約2500平方公尺的搶救性發掘,2023年5月至10月,中國人民大學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又一起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2000平方公尺。在遺址居住區發現了房屋37座,發現各類遺物1000餘件,以及大量馬、牛、羊等動物骨骼和各種農作物遺存。
煤的發現將人類對燃煤的使用歷史上推千餘年
據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介紹,吉仁臺溝口遺址近400平方公尺的大型房屋,以及1萬餘平方公尺的石砌高台,彰顯出該遺址的中心聚落性質;遺址房屋從早到晚,越來越小而簡陋,清楚地揭示了從較為穩定的畜牧經濟向游牧經濟的轉變過程。「距今2023年前怎麼形成這麼大規模的遊牧業,這是很大的國際學術問題,我們這個遺址正好能把這個過程揭示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韓建業對南都記者稱。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向南都記者分析,最大亮點是煤的發現,對世界考古學來講意義重大。對於發現的大麥、小麥及2000餘粒炭化黍種子,趙志軍稱,黍是由東向西傳播,大麥、小麥是從西傳入中國,農作物互相傳播反映了早期東西文化的交流。
將把吉仁臺溝口遺址做成深入研究新疆的考古示範區
對於吉仁臺溝口遺址順利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韓建業向南都記者表示,這是對吉仁臺溝口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肯定,也是認識到了這個專案對解決多元一體的中國文明、歐亞草原等大的學術問題上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新疆考古得到了中國學術界及國家文物局的重視,會對下一步的考古調查研究獲取資金、政策支援產生積極影響。
同時,他們還要對吉仁臺溝口遺址周邊地區進行系統的調查,包括煤礦、銅礦、鐵礦遺址等,看同時期還有哪些遺址、墓葬,研究周邊的遺址、墓葬和吉仁臺溝口遺址的關係。
韓建業對南都記者稱,從長遠來講,希望把吉仁臺溝口遺址做成乙個深入研究新疆的考古示範區。「在伊犁河流域已經做了大量考古發掘工作,研究基礎已經非常好了,但做的還不夠,還需要繼續開展更多田野調查,以及發掘和研究工作。先把這個區域研究清楚,再研究別的區域,慢慢把新疆史前文化社會研究的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