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介面的呼叫

2021-09-16 18:35:08 字數 1678 閱讀 1138

dubbo是乙個分布式服務框架,致力於提供高效能和透明化的rpc遠端服務呼叫方案,以及soa服務治理方案。簡單的說,dubbo就是個服務框架,如果沒有分布式的需求,其實是不需要用的,只有在分布式的時候,才有dubbo這樣的分布式服務框架的需求,並且本質上是個服務呼叫的東東,說白了就是個遠端服務呼叫的分布式框架(告別web service模式中的wsdl,以服務者與消費者的方式在dubbo上註冊)

其核心部分包含:

1. 遠端通訊: 提供對多種基於長連線的nio框架抽象封裝,包括多種執行緒模型,序列化,以及「請求-響應」模式的資訊交換方式。

2. 集群容錯: 提供基於介面方法的透明遠端過程呼叫,包括多協議支援,以及軟負載均衡,失敗容錯,位址路由,動態配置等集群支援。

3. 自動發現: 基於註冊中心目錄服務,使服務消費方能動態的查詢服務提供方,使位址透明,使服務提供方可以平滑增加或減少機器。

1.透明化的遠端方法呼叫,就像呼叫本地方法一樣呼叫遠端方法,只需簡單配置,沒有任何api侵入。      

2.軟負載均衡及容錯機制,可在內網替代f5等硬體負載均衡器,降低成本,減少單點。

3. 服務自動註冊與發現,不再需要寫死服務提供方位址,註冊中心基於介面名查詢服務提供者的ip位址,並且能夠平滑新增或刪除服務提供者。

dubbo採用全spring配置方式,透明化接入應用,對應用沒有任何api侵入,只需用spring載入dubbo的配置即可,dubbo基於spring的schema擴充套件進行載入。

之前使用web service,我想測試介面可以通過模擬訊息的方式通過soapui或lr進行功能測試或效能測試。但現在使用dubbo,介面之間不能直接互動,我嘗試通過模擬消費者位址測試,結果不堪入目,再而使用jmeter通過junit進行測試,但還是需要往dubbo上去註冊,如果再不給提供源**的前提下,這個測試用例不好寫啊....

dubbo架構圖如下所示:

節點角色說明:

provider: 暴露服務的服務提供方。

consumer: 呼叫遠端服務的服務消費方。

registry: 服務註冊與發現的註冊中心。

monitor: 統計服務的呼叫次調和呼叫時間的監控中心。

container: 服務執行容器。

這點我覺得非常好,角色分明,可以根據每個節點角色的狀態來確定該服務是否正常。

呼叫關係說明:

0 服務容器負責啟動,載入,執行服務提供者。

1. 服務提供者在啟動時,向註冊中心註冊自己提供的服務。

2. 服務消費者在啟動時,向註冊中心訂閱自己所需的服務。

3. 註冊中心返回服務提供者位址列表給消費者,如果有變更,註冊中心將基於長連線推送變更資料給消費者。

4. 服務消費者,從提供者位址列表中,基於軟負載均衡演算法,選一台提供者進行呼叫,如果呼叫失敗,再選另一台呼叫。

5. 服務消費者和提供者,在記憶體中累計呼叫次數和呼叫時間,定時每分鐘傳送一次統計資料到監控中心。

dubbo的容錯性顯而易見,效能方面還沒有還得及測,我們系統某頁面需要掉5次介面,本來想建議做個快取,但業務關係不能採納,還需要研究下dubbo的效能調優問題...

以下摘自:

Dubbo介面的invek資料

使用telnet命令進入控制台 命令 telnet ip 埠 這個埠和ip,可以去dubbo管理控制台中搜尋服務名,然後找到提供者的機器ip 使用invoke命令注入 如果注入的是json 那就直接傳入json串就ok了,如果是基礎資料型別,也可以分別對應引數直接傳 invoke service.m...

Linux命令呼叫Dubbo介面

第一步 telnet ip dubbo埠號,連線dubbo。例如 telnet 127.0.0.1 21963 第二步 ls,獲取所有dubbo service 第三步 ls service全名稱,例如 ls com.zm.dubbo.test.service.mydubboservice 第四步 ...

Dubbo服務介面的設計原則

1 介面粒度 1.1 服務介面盡可能大粒度,每個服務方法應代表乙個功能,而不是某功能的乙個步驟,否則將面臨分布式事務問題,dubbo暫未提供分布式事務支援。同時可以減少系統間的網路互動。1.2 服務介面建議以業務場景為單位劃分,並對相近業務做抽象,防止介面數量 1.3 不建議使用過於抽象的通用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