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不屬於廣域網技術的是(d)
a. x.25
b. ddn
c. frame relay
d. adsl
下列傳輸介質中,採用lc接頭作為連通器件的是(d)
a.雙絞線
b. 粗纜
c.細纜
d.光纖
解析:雙絞線是rj45口;
同軸電纜的聯結器是bnc(基本網路卡)介面;
光纖根據不同的裝置,網路收發器是sc頭,光模組是lc;
資料鏈路層的協議資料單元通常稱為(d)
a. 分組
b. 報文
c. 位元流
d. 幀
解析:應用層——訊息、報文(message)
傳輸層——資料段(segment)
網路層——分組、資料報(packet)
鏈路層——幀(frame)
物理層——位元流(bit)
n-isdn(窄帶綜合業務數字網) b通道的速率是(b)
a.16kbps
b. 64kbps
c.144kbps
d.2048kbps
解析:b通道: isdn 的支援通道 ,提供64kbps頻寬來傳送語音或資料資料。
d通道: isdn 的控制訊號通道,在isdn網路端與使用者端之間傳輸旁帶訊號,此通道也可用於傳輸x.25資料,但交換機要能提供此項服務。
2b+d:也稱作基本速率介面(bri),是一條標準的isdn使用者電路。它包含兩個b信和乙個d通道,各個b通道均能夠以64kbps的速率傳輸資料,d通道能夠以16kbps速率傳輸,支援吞吐量達144kbps的分組交換資料(通常的x.25)。
30b+d:也稱作一次群速率介面(pri),是通過t-1(e-1)電路傳送的標準的isdn業務。pri通過30個分立的或組合的64kbps的通道和乙個16kpbs的d通道提供高達2.048mpbs的傳速輸速率。
在乙個無電磁干擾的實驗室內布設乙個快速乙太網,最合適的線纜是(c)
a. utp cat3
b. stp cat5
c. utp cat5e
d. utp cat6
解析:五類網線,該類電纜增加了繞線密度,外套一種高質量的絕緣材料,外皮會標註「cat5」字樣;傳輸頻寬為100mhz,用於語音傳輸和最高傳輸速率為100mbps的資料傳輸,主要用於100base-t和10base-t網路。這是最常用的乙太網電纜。
超五類網線,「超五類」指的是超五類非遮蔽雙絞線(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非遮蔽雙絞線電纜是由多對雙絞線和乙個塑料護套構成,外皮標註「cat5e」字樣;傳輸頻寬可高達1000mb/s,但往往需要借助**高昂的特殊裝置的支援。因此,通常只被應用於100mb/s的快速乙太網中,實現桌面交換機到計算機的連線。
下列幾組協議中,互相相容的是哪一組(b)
a. ieee 802.11a 和 ieee 802.11b
b. ieee 802.11b 和 ieee 802.11g
c. ieee 802.11a 和 ieee 802.11g
d. 以上都不相容
解析:802.11b跟802.11g是相容的,作為802.11b協議的公升級,ieee標準化委員會規定了802.11g協議必需跟802.11b相相容,所以802.11b的無線產品是可以跟802.11g的產品同時工作的。
在osi參考模型中,r1、switch、hub實現的最高功能層分別是(c)
a. 2\2\1
b. 2\2\2
c. 3\2\1
d. 3\2\2
解析:集線器是多埠中繼器,工作在物理層。乙太網交換機是乙個多埠網橋,工作在資料鏈路層。路由器是網路層裝置,它實現了網路模型的下三層,即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
若主機h2向主機h4傳送乙個資料幀,主機h4向主機h2立即傳送乙個確認幀,則除h4外,從物理層上能收到該確認幀的主機有(d)
a. 僅h2
b. 僅h3
c. 僅h1、h2
d. 僅h2、h3
解析:hub不能隔離衝突域,資料幀通過hub時會往除入口外的其他埠**,因此到達switch,switch有隔離衝突域的功能,資料幀會被發往h2所連埠。
若hub再生位元流過程中,會產生1.535μs延遲,訊號傳播速度為200m/μs,不考慮乙太網的前導碼,則h3與h4之間理論上可以相距的最遠距離是(b)
a. 200m
b. 205m
c. 359m
d. 512m
解析:hub是100base-t集線器,速率為100mbit/s。乙太網最短幀長為64b。理論上的最遠距離即要保證能檢測到碰撞的最遠距離。單程傳輸時延64b÷100mbit/s÷2=2.56μs,減去hub延時1.535μs,得單程傳播時延1.025μs,理論最遠距離為200m/μs × 1.025μs = 205m 。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計算機網路協議 osi 七層協定 計算機網路協議 tcp ip 其實 tcp ip 也是使用 osi 七層協議的觀念,所以同樣具有分層的架構,只是將它簡化為四層,在結構上面比較沒有這麼嚴謹,程式撰寫會比較容易些。網路 一次傳輸的資料量是有限的,因此如果要被傳輸的資料太大時,我們在分層的包裝中,就得要...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計算機網路建立在自頂向下分層設計 自底向上逐層抽象的基礎上。分層與抽象就是為了簡化問題。1.應用層,不同主機應用程式間的通訊。運輸層,通過埠,實現復用分用。網路層,解決不同異構網路連線的問題。資料鏈路層,加入協議,幫助分組從乙個主機傳送到另乙個主機。物理層主要任務描述為確定與傳輸 的介面的一些特性,...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osi七層網路協議體系結構 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五層協議體系結構 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應用層。tcp ip體系結構 網路介面層,網際層ip,運輸層 tcp或udp 應用層 1.物理層 在物理層上所傳資料的單位是位元。物理層的任務就是透明的傳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