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溝通的七條經驗

2021-09-01 18:22:51 字數 4186 閱讀 4313

經常有新入職的同學,搞不清設計師和別的職位如產品經理,在工作內容上有什麼區別。回答了幾次之後,我總結出兩方面的差別,簡單概括為:技能和定位。

「技能」指的是設計師掌握了專案中其他角色都不具備的能力——畫圖。這麼概括有點簡單粗暴了,事實上設計師的專業能力遠比畫圖兩字涵蓋的內容要廣。但「畫圖」確實是更容易被所有人理解的說法(向家裡長輩解釋我幹什麼的時候,他們如果不理解我就會說是畫圖的,他們就會貌似恍然大悟地哦一聲,終於聽到乙個他們想要的能聽懂的答案了)。伴隨著人機介面從命令列到圖形視覺化,再進化到哪兒哪兒都可以摸的觸屏時代,使用者對於「美」和「互動」的要求越來越高,設計師的能力和價值也愈發受到重視。

設計師的「定位」,是隨著使用者體驗受重視而發展起來的。網際網路產品有乙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免費。聊天是免費的,搜尋是免費的,遊戲是免費的,防毒也是免費的。免費對使用者來說當然是好事,但免費也意味著使用者遷移的成本很低,特別是當產品同質化嚴重時。一款免費遊戲,如果突然宣布收費,市場上又有同類遊戲,結果很有可能是大規模的使用者流失。和傳統行業不同,在免費的商業模式之下,使用者黏性、忠誠度對產品來說至關重要;而使用者體驗就是構成黏性的乙個重要因素。於是伴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蓬勃發展,使用者體驗設計師,以使用者體驗衛道者的姿態站了出來。

這樣就引出正題了,乙個專案團隊中設計師和其他角色的矛盾衝突,本質上就是這層定位差異帶來的。(開發:這裡明明功能都實現好了,設計師你還老是要改來改去的,到底想搞哪樣!)基於這種定位衝突,設計師不能簡單地把自己定位在執行層面上,還要通過積極主動的溝通,推動使用者體驗的落地和實現。這就對網際網路設計師的溝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實際工作中,我們每天也花大量時間在開各種會,各種討論上。溝通的效率和效果都直接影響著最後產出的質量。但在我們看最終的工作結果的時候,溝通作為過程反而不那麼直觀,很難去評價和衡量。我試著列舉設計溝通中容易犯的一些錯誤,並總結了7條經驗,希望對同樣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學有些幫助。下文主要拿產品經理和設計師之間的矛盾衝突來舉例。

[b]1. 避免雞同鴨講[/b]

雙方都在說自己的道理,卻不聽對方是怎麼講的;或者因為溝通雙方無法說出真實的想法,導致溝通停留在表面上無法深入。這兩種情況下,溝通效率都很低,而且很難達成共識得到結果。

比如我有一次看到,產品經理在和設計師爭執,乙個在講運營的事情,乙個在講設計規範的事情,都在嘗試著告訴對方,從自己的專業角度來看,這個事情應該怎麼做。討論幾乎無法進行下去,因為誰也不肯讓步。這種溝通效率是很低的,雙方壓根就沒有站在同乙個層面講問題,設計師不懂運營,產品經理不懂設計。

這種情況在新人身上更常見,因為新人剛進入工作崗位,只了解自己的專業和工作內容,還不太理解別的團隊中其他成員的目標和立場,很容易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當發現自己和對方講的不是乙個層面的東西時,及時找有經驗的同事來幫助溝通會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另一種情況也很常見,就是溝通的其中一方不願意或者不知道怎麼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如乙個產品經理一定要設計師改乙個東西,設計師怎麼解釋也沒用,請來了有經驗的同事看,也覺得這裡其實不用改。溝通到最後才發現,原來是產品的老大說要這麼改,產品經理在老大面前答應了要改,所以就跑來設計師這裡軟磨硬泡。產品經理如果可以從一開始就告訴設計師,這個需求是來自某某,我堅持是因為我答應某某說肯定可以改掉的,整個溝通就不需要耗這麼久了,因為只要把這個某某也捲入一起討論就可以搞定了。

設計師需要掌握更多跨專業知識,理解不同職位的立場;學會講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挖掘對方的表述背後真實的含義。只有當設計在同一層面上時,才能做更有效率的溝通。

[b] 2. 不要過早陷入細節[/b]

優秀的產品一定是有細節的產品,優秀的產品設計人員也一定是個對細節敏感而挑剔的人。但細節也同時意味著需要更多精力的投入。要讓投入有價效比,就要把握好切入細節的時間點。做產品和畫畫的道理很像,先草稿,再勾線,再上色,是乙個由粗入細的過程。草稿沒畫完的情況下,如果先上了一部分顏色,再要修改整體構圖就非常困難了,或者就得換一張重畫。

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的時候,即便是有經驗的設計師,有時也會不自覺地陷入細節。比如有次開會,會上需要確定產品的定位。偶然講到乙個遺留的設計問題,於是開始激烈地爭論,直到開完會都沒討論出結果。這個設計問題重要麼?應該說也是重要的,但是否應該在確定產品定位的會議上討論,是否應該捲入這些人參與討論?

[b]3. 認真你就輸了[/b]

團隊每個成員掌握的資訊是不對稱的,而設計解決方案往往是綜合了這些資訊之後做出的判斷。所以不管是誰提出來的方案,隨著討論的深入,都有可能被證明是錯的,或者有更優的解決方案。

討論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贊成或反對的觀點。見過一些人,會非常激動地維護自己的觀點,和別人大吵什麼是對的。他會陷入自己的思維,無法跳出來,甚至有時自己也覺著不對了,也依然為了面子而堅持。這種人往往特別喜歡堅持,和他們確定方案是件真心累的事情…

每個人都會維護自己的想法,但我們不用像捍衛尊嚴那樣去捍衛它們。有經驗的設計師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平靜而肯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在發現自己錯誤的時候,能不失面子地向對的方向靠攏。做得更好的設計師還知道怎麼控制別人的情緒,在輕鬆的氣氛下把討論搞定。每當有人很激動地表達的時候,我會笑笑跟他說,你認真了。

[b]4. 同理心[/b]

做網際網路的同學都知道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看問題,最好能夠一秒變小白,這就是所謂同理心。但同理心其實是典型的知易行難,不說一秒變小白了,一小時能變小白就不錯了。而在做設計溝通的時候,是否能以同理心去溝通,也直接影響到溝通質量。

有這麼個例子,a想了乙個晚上的設計解決方案,第二天很開心地過來跟b一說,b說這個不行,我早就想過了。然後兩個人就火藥味很濃的吵起來了。表面看起來兩個人在爭論方案,其實是尊嚴之爭。a乙個晚上的思考,幾秒鐘就被b推翻了,b否定的不是a的方案,而是a的智商。a也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火氣就很大,就是要跟丫死磕。

這個例子中,b可以試著反過來想想,如果a在瞬間否定自己,自己會怎麼反應,就能明白問題的癥結了。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永遠不要第一時間否定對方,要說讓我想想。即使第一時間就對是非有個判斷,也要先拖一下,給自己點時間再仔細思考下方案的合理性,再給出答覆。

能夠想他人之所想,確實能夠大大幫助到我們日常的溝通。但是和一秒變小白一樣,這需要大量經驗的積累才能達到收放自如的境界。不過我還是有個建議,可以幫助更好地溝通。就是當自己情緒波動的時候,可以直觀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給對方聽,而不要防衛性地攻擊。比如當對方說你的設計很醜的時候,你可以說「審美是主觀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不過這個設計你覺得醜還是讓我很沮喪」,而不要說」這個**醜了,這麼上流的設計都看不懂你個土鱉,你倒是畫個給我看看「。前者的表達直觀地把自己的感受傳達給對方,使得對方更容易「同理」你,後者只能使溝通變得更糟。

[b]5. 認同「形式追隨功能」[/b]

一些「有追求」的設計師經常容易犯形式大於功能的錯誤。

作為設計師,我們要明白,雖然介面表現很重要,但是形式是追隨功能而存在的,不能為了追求表現形式而要求功能做妥協。好用和易用,都是建立在有用的基礎之上的。當功能和介面表現發生衝突時,介面表現應該向功能妥協。比如要設計一款商務應用,如果為了體現設計師的成就感,非要把介面做得充滿趣味性,那就違反了使用者使用場景;反過來在遊戲裡,介面就不能設計得枯燥乏味。設計師要能夠控制住自我表現的衝動,認真地理解產品定位和使用者場景,然後做出好的設計。

設計師要從內心建立起對這一理念的認同,轉化到溝通中,就更容易和產品團隊達成一致。

[b]6. 引入外援[/b]

即便是富有經驗的設計師,也難免會碰到在溝通中陷入僵持的情況,誰也說服不了誰。這個時候如果擅於引入外部的聲音,會非常有助於打破僵持。

也許可以暫時擱下爭議,回去做資料上報,一周後看資料大家再做決定?或者隨機在周圍找n個和專案無關的人,對目前的解決方案做個a/b test,用一場快速輕量的測試解決爭議?或者找乙個你們都信得過的權威來給點建議?看看置身事外且經驗豐富的同事怎麼看這個問題。

捲入更多的人,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跳出從「我」出發看問題時的侷限。而在僵持不下時,第三方的介入也給當事人留出了一定的空間,雙方退一步冷靜看問題之後,更容易達成一致。

[b] 7. 教學相長[/b]

職業生涯中,什麼樣的隊友都會遇到。神一樣的固然要好好把握,豬一樣的也要循循善誘。

好的設計師一定是個好學不倦的人,除了設計以外,積極地通過平時的溝通機會,了解和學習跨專業的知識。當你能理解開發是怎麼實現的時候,就不會設計出開發無法實現的設計稿;當你能理解產品經理想的是什麼的時候,設計返稿率一定會大大降低。

好的設計師一定也是個好的老師,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隊友的理念。把自己的設計思想和審美品味帶到整個團隊中來。當團隊成員對設計理念的認同和審美品味趨同的時候,以上很多溝通問題就不成為問題了。是不是會「教」,或者說是否具有影響力,是高階設計師和普通設計師的一道分水嶺。有影響力的設計師,能夠更大程度發揮自身價值,進而影響專案結果。

嚴格來說,第7條已經和溝通本身無關了。持續學習並且善於總結分享,應該是每個優秀設計師的必備素質。在這個基礎之上,影響團隊,增強共識,才是從根源上解決了溝通問題。

設計溝通的七條經驗

經常有新入職的同學,搞不清設計師和別的職位如產品經理,在工作內容上有什麼區別。回答了幾次之後,我總結出兩方面的差別,簡單概括為 技能和定位。技能 指的是設計師掌握了專案中其他角色都不具備的能力 畫圖。這麼概括有點簡單粗暴了,事實上設計師的專業能力遠比畫圖兩字涵蓋的內容要廣。但 畫圖 確實是更容易被所...

創業選擇合夥人的七條經驗

創業選擇合夥人的七條經驗 www.cnfol.com 2009年03月31日 08 36 創業從這開始 1 謹慎選擇合夥人的人選 文章的標題我取為 創業選擇合夥人的七條經驗 可見合夥人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現在我總結了四條選擇合夥人的標準 人品第 一 價值觀第 二 工作態度第 三 能力第四 這四個條...

評判SIEM的七條標準

近期tt發布了karen scarfone的針對siem產品選型的一系列分析文章,其中談及了她眼中的7條siem評判標準。這7條標準分別是 1 支援多少種型別和廠商的日誌源?這個不必多言。2 是否具備自主獲取資訊的能力,以彌補現有日誌的不足?這點是近幾年siem soc產品發展的乙個趨勢,譬如通過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