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七個常識

2021-09-01 17:45:53 字數 3093 閱讀 3822

有關管理的各種問題都會呈現在每乙個管理者的面前,這些問題紛繁、瑣碎,幾乎涉及到組織的每乙個人、每乙個環節。我也深知最重要的不是陷入在這些問題中,而是解決問題,因此我寫了一本書《管理的常識》,書中我詮釋了七個最基本的管理概念,即什麼是管理、組織、領導、計畫、決策、結構和激勵:

什麼是管理?管理是人、物、事三者的辯證關係,不同的組合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而管理,就是確保人與物結合後能夠做出最有效的事情來,這也正是管理的魅力之所在。因此,管理就是讓下屬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管理沒有對錯,管理就是面對事實解決問題;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管理就是讓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合二為一;管理就是讓一線員工得到並可以使用資源。

什麼是組織?組織是指為了實現目標系統化的人的組合,組織是為目標存在的,組織最大的功效就是讓本不能勝任工作的人可以勝任。因此,正式的組織更強調責任、權力和目標,而非情感、興趣和愛好;在組織中人與人公平而非平等,承擔更大責任的人會獲得更大權力,從而具有更高的地位和尊重,某種程度上講,在組織裡最重要的是「正式身份」;分工是個人和組織聯結的根本方法;組織因目標而存在,意味著任何組織離開任何人都是沒有問題的,只要這個組織的目標是明確而有生命力的。

什麼是組織結構?組織結構有著自己的特性,一方面結構的作用是保持穩定,只有穩定的結構才可能產生效率,另一方面每一次結構的調整和重組,都意味著對於變化的適應。組織結構所要解決的就是權力與責任的關係是否匹配的問題,只有在匹配的權力和責任的關係中,組織管理才會發揮作用。所以,組織結構需要清晰地設計出溝通線、控制線、責任線和權力線,其中權力線和責任線是組織結構的縱向安排,溝通線和控制線是組織結構的橫向安排。

組織結構的縱向安排必須依照:誰責任大,誰權力大的原則,讓承擔責任的人具有最大的權力,離總經理最近;組織結構的橫向安排必須依照:做同一件事的人需要在乙個部門裡交由乙個經理來負責,盡可能的減少部門。縱向安排以實現績效、貼近顧客為主,橫向安排以提公升效率、降低成本為主。組織結構一定要依據責任而不是權力來設定,組織結構可以建立組織和個人之間的心理契約,組織結構需要配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影響組織結構變化的因素是策略、規模、技術和環境,因此領導人變更並不是組織結構改變的影響因素。

什麼是領導?領導是指影響別人,以達到群體目標的過程。這個定義意味著領導是乙個施加影響力的過程,是乙個管理職能,因此每乙個領導者以及每乙個管理者都需要發揮領導的職能。但是領導者和管理者卻有著根本的區別,領導者需要做的是:定立方向、構建團隊、促進變革;管理者需要做的是:解決問題、保持穩定、按章行事。換句話說,就是領導者對成長負責,管理者對績效負責。

領導這個職能最重要之處就是如何把人用好,在日常的管理中,用人會出現兩種情況:做好事情和做不好事情。如果所用之人可以把事情做好就應該授權,如果所用之人做不好事情,也只有兩種情況,一是不會做,二是不願意做。不會做就提供培訓,不願意做就要激勵,因此,領導的職能如果在管理中發揮的話,應該是授權、激勵和培訓。如果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領導的職能,就不會出現在管理中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做事的情況,因為不管員工的能力如何,只要管理發揮領導職能,就可以產生績效,因此沒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將軍,就是在說明這個道理。

什麼是激勵?激勵就是如何使人更好的、更願意的工作。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到人為什麼工作。人要工作的理由是非常多的,但是歸結起來大約是五個方面:賺錢、消耗能量、社會交往、成就感以及社會地位,而激勵正是從這五個方面展開。在激勵中需要我們注意以下這些問題:漲工資並不會帶來滿足感,只會降低不滿;最低層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影響力最大;人不流動也許是因為安於現狀不求發展;人的需求很難滿足所以需要引導需求;滿足高的員工並不一定帶來高績效;不公平是絕對的,公平是相對的;人會成為他所期望的樣子;在三種情況下激勵不發揮作用:工作超量所造成的疲憊;角色不清、任務衝突;不公平的待遇。如何使激勵措施有效?重要性、可見度和公平感是三個關鍵因素。

決策如何有效?決策是領導者的日常管理行為,一方面需要快速決策,另一方面又要保證決策有效。經常很多人問我,如何保證決策是正確的?我幾乎無法回答,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偏離了決策的方向,決策是為了能夠執行,而不是追求正確性,或者說決策正確性指的不是決策本身而是決策得到執行的結果。重大的決策必須是理性決策,而在這個決策的過程中,需要遵循這樣的原則:集體決策,個人負責,我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很多決策其實是個人決策,集體負責。如果每乙個參與決策的人不能夠真正承擔責任,這樣的決策是無法理性的。我們需要了解到個人決策的侷限性,也需要了解到群體決策一定不是最好的決策,而是風險比較小的決策。當遭遇到重大問題的時候,決策是為了控制風險,這一點請大家一定要了解。

什麼是計畫?計畫就是為實現目標而尋找資源的一系列行動。計畫是管理中最基礎的職能,但也是大家最容易忽略其管理價值的乙個職能。對於很多管理者而言,計畫只是乙個紙面的文字,是年初上繳的提案,年底總結的參照,而在管理過程中用計畫職能來工作的人並不多。但是計畫確是所有管理的基礎,因為企業管理所有活動中最基本的活動是目標與資源,圍繞著目標展開責任、流程、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動,組織目標決定管理的所有活動的出現以及這些活動的價值。我偏愛計畫管理還因為這個職能具有解決企業健康成長問題的能力。企業在其成長過程中需要協調三對矛盾:長期與短期,變化與穩定,效率與效益,計畫管理確定高層管理者為投資回報和市場占有率的增長負責,而這正是長期和變化的基礎;中層管理者需要對生產力和人力資源負責,而這正是穩定和效率的基礎;基層管理者需要對定額、品質、成本負責,這也正是效益和短期的基礎。在理解計畫時最需要提醒各位的是:第一,目標因為是基於對未來的**而無法合理,計畫可以確保實現目標的行動是合理的;第二,目標必須是每乙個人的目標;第三,計畫沒有變化快的原因是,計畫沒有包含變化。

對這些基本概念的正確理解才是組織與管理的真實內涵,很多管理者沒有很好的理解這些基本的概念,導致組織內部效率低下。很多人做的是無效的工作,更多的人並沒有感受到工作的成效,也無法獲得成功的喜悅,甚至疲憊不堪。這一切都源於管理者不能夠把理論變為常識,把理論依然看做是理論,而在實際工作中依然借助於經驗,這是特別需要改變的地方。我想到一段禪:

峨山禪師是白隱禪師晚年的高足,年老的時候,有一次在庭院裡整理自己的被單,信徒看到後覺得很奇怪。

信徒問:「您有那麼多的**,這些雜事為什麼要您親自整理呢?」

峨山禪師道:「老年人不做雜務,那要做什麼呢?」

信徒說道:「老年人可以修行呀!」

峨山禪師非常不滿意,反問道:「你以為處理雜務就不是修行嗎?那佛陀為**穿針,為**煎藥,又算什麼呢?」

信徒因而了解到了生活中的禪。

一般人對於修行的最大誤解,就是把修行與做事分開來看,這是概念的誤區。其實,無論是修行,還是任何其他的事情,如果不能夠運用於生活之中,不能夠運用於日常行為中,那就不是最好的,管理的理論也是如此。管理就是把理論變為常識的過程。

專案管理中的七個錯覺

我們常說,當局者迷。各行各業的從業者處在某個環境過久,總是會產生一些 錯覺 久而久之,這些 錯覺 被當做 神話 口口相傳,甚至會影響到後續工作。專案管理行業也不例外。這裡總結了七條典型的 誤區 大家可自行對照。1,專案中的一切都是可以修復的 在領導團隊成功執行專案 降低風險 與利益相關者合作 解決衝...

七個基本量綱 七個基本量

長度 m長度是一維空間的度量。通常在量度二維空間中量度直線邊長時,稱呼長度數值較大 的為長,不比其值大或者在 側邊的為寬。所以寬度其實也是長度量度的一種,故此在三維 空間中量度 垂直長度 的高都是。共有公里 公引 公丈 公尺 公寸 厘公尺 公釐。奈米 nm1 1,000,000,000 公尺,微公尺...

企業macOS管理的七個最佳實踐

近年來,與windows pc相比,macos裝置在企業中的部署呈指數級增長。有研究表明,企業採用mac的主要原因是 員工的偏好 降低的it成本和增強的作業系統安全性。根據2018年進行的一項調查,如果可以選擇,超過72 的員工會選擇mac而不是pc,90 的員工表示,在使用macos時生產力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