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鎖定效應」是技術進步最大障礙

2021-09-30 22:30:13 字數 1515 閱讀 9802

近10年時間,中國光伏發電成本下降非常明顯,元件**從每瓦50元以上降低到每瓦4元以下,系統**從每瓦60元降低到每瓦7元,降幅都在85%以上。在裝置**下降的帶動下,光伏電價也下降了76%,光伏發電的市場競爭力得到快速提公升。

分析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規模效應,應用市場的高速增長帶動關鍵裝置生產規模的擴大,進而帶動生產成本的下降;二是技術創新,通過新產品和新工藝提公升生產效率和發電轉換效率來達到增效的目的。

在二者之中,規模效應在此前10年體現出來的作用更為明顯,而企業技術創新速度不夠快、前沿技術儲備不夠多。隨著規模效應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小,常規技術再修修補補對光伏發電成本下降的推動作用越來越不明顯。

顯而易見,未來雖然仍要「兩條腿走路」,但技術進步在降低電站成本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過去靠規模引領,現在到了「啃創新驅動這塊硬骨頭」的時候。

然而,快速推廣一項創新性技術,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在任何時候都會面臨諸多障礙,這其中首先要破除的障礙就是技術「鎖定效應」。

所謂技術鎖定,是指與傳統技術相比,先進技術市場匯入成本高、認知度低所導致的推廣障礙。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和技術思想家、《技術的本質》作者布萊恩·阿瑟曾表述過類似的思想,技術的本質與制度的本質類似,因強烈的路徑依賴而常將人類「鎖入」既有的技術路徑和制度路徑。「當社會被制度路徑鎖死時,社會消亡。當企業被技術路徑鎖定時,企業淘汰。」

創新技術產品為何會被「鎖定」?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新技術產品問世之初,市場對其知之甚少,而人們又傾向於相信自己熟悉的事物,懷疑新興事物,不願當第乙個「吃螃蟹」的人,造成市場推廣困難;

二是新技術初期規模小,成本高,生產新技術產品需要對原有產線進行公升級改造甚至更換產線,如果沒有可預期的規模化應用來攤薄初期成本和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新技術行列來降低製造成本,在過度競爭的市場壞境下,生產企業缺乏技術創新和產線公升級改造的動力,應用方也更習慣從初投資更低,而不是全生命週期成本更低的角度做出購買決策。

近幾年的現實情況也印證了這一點,新型太陽電池、新型元件、新型逆變器以及1500伏系統等新技術層出不窮,但市場的積極性並不高。此時,需要有一些手段鼓勵開發企業採用這些新技術,使該技術產品得到快速推廣,一旦開啟市場,新技術便能釋放出較大的降價空間,成本效益就能顯現出來,產業也就能夠逐漸從規模拉動向創新驅動轉型。

打破技術鎖定效應,釋放技術創新空間,是光伏行業接下來的努力方向。而現實中已經具備了這樣乙個重要的政策土壤——「領跑者」計畫。國家能源局等三部委啟動光伏「領跑者」計畫,旨在為創新技術產品提**用的平台,在加快實現新技術產品成本下降的同時,引導企業加快技術創新,促進產業技術進步。

這裡所說的「創新技術產品」,不是如有些人眼中的傳統技術「矬子裡拔將軍」,更不是淘汰技術的「借屍還魂」,而是技術上的本質性提公升和改變,並由此帶來的整體技術水平進步的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產品。

唯有如此,「領跑者」計畫才能體現出應有價值,才能成為創新技術的應用平台,才能對行業尖端技術產品研發創新形成長期引導,才能對產業發展構成基礎性支撐。

當前的任務,是在正確理解「領跑者」本質和初衷的基礎上,用技術手段甄別先進技術產品,制定和完善相應的規範標準,並加以客觀的驗證評價,向市場傳遞出正確訊號,為先進技術的普及應用創造環境,讓中國光伏產業持續領跑。

光伏產業「馬太效應」或將凸顯

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已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從 太陽能發展 十三五 規劃 以下簡稱 規劃 和國家能源局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可以看出,光伏產業在今年依然有諸多發展機遇。和去年一樣,今年 6 30 後,地面光伏電站補貼仍將繼續下降。都說 一年之計在於春 那麼,今年上半年乃至全年光伏產業究竟會朝著什麼...

光伏技術「質變期」是否已經到來?

所謂 奇點 就是光伏技術在世界大多數國家變得足夠便宜,而被作為預設的基礎性電力 的時間點。到那時,光伏的發展將急速爆發。去年巴黎氣候大會期間,發展可再生能源以減少碳排放終於進入主流的視野。可惜,在光伏風電這類技術如何能在無損經濟增長的條件下完成緩和氣候變化的重任,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誤解。從風電 光伏 ...

光伏產業矽片檢測中機器視覺技術應用

光伏企業如何保障高效可靠的太陽能產品,光伏材料源頭 矽片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至關重要。一方面,矽片的內部缺陷和雜質會直接影響電池的效率和穩定性,另一方面,矽片的外觀缺陷和表面質量對電池的製造和外觀也有直接的影響。工業智慧型相機 矽片生產加工工藝環節較多,如何實現並確保矽片質量,避免不合格矽片產品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