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企業社交服務正在進行激烈爭奪,諸多企業都推出了企業社交服務,但各家都未取得實質性的成功,相關服務門檻太低,所以中國企業社交服務市場目前並沒有大洋彼岸那麼令人興奮(大洋彼岸其實也挺苦逼的)。
讓我們來看一些資料:
6月29日金蝶對外公布,旗下企業社交網路金蝶微博產品發布八個月以來,企業使用者數已達20萬,pv值超過中國同類服務提供商的總和。yammer擁有超過500萬已認證的企業使用者,其中包括《財富》雜誌500強公司中85%以上的員工。區別於facebook和twitter,yammer通過通過企業郵箱註冊,要求使用者提供位址為企業網域名稱的工作郵箱,自動驗證,其優點是:既能減少管理、註冊和驗證企業員工的成本,又能合理驗證企業員工身份;其缺點是:一般大企業才有網域名稱郵箱,小企業通常沒有維護網域名稱郵箱的能力。(請原諒雷鋒網是小公司,沒用到這個,所以很難理解這上面的社交行為具體是怎麼回事)
yammer的基本版本是免費的,使用者可以付費公升級其網路以獲得高階的管理和安全控制、與企業應用之間的整合、優先客戶服務以及指定的客戶成功管理人等服務。(據說只有20%的使用者會購買付費服務,難道是二八定律?)
在現場,見到了網易郵箱的,金山的,360的等和金蝶微博有各種合作的專案負責人,他們對企業微博及其應用紛紛表示很有信心,金山和金蝶微博合作還想得通,因為至少他們看到乙個現象:「office新版中有不少yammer的元素」,而360這個在2c上比較強悍,2b上相對弱的公司,跟金蝶微博的合作是出於什麼目的?個人覺得還是因為2b好收錢,要知道360的產品可是打著免費的旗號,找c端收費還是很……
相對來說,在2b這一端,網易》金山》360,後兩者天生缺少社交的因素,總不能讓兩個使用者因為殺到了相同的病毒而聚在一起歡呼吧?
暫不管這些企業為何要進入企業社交這個領域,光從企業社交這個詞,在一般使用者看來,就是有點扯淡的事情,上班就應該好好工作,這上面的社交是什麼概念?(我到現在都還持懷疑態度)
概念: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如果我們定義的企業社交網路是指是乙個以企業為核心構建的私密的員工交流協作空間,那麼,yammer給我們講的故事是這樣的:
1、這個社會上,要在企業上班的人肯定是大多數,(按照中國來算,這些大多數每天至少在企業呆8小時);
2、一天才24小時,就有8小時花在了公司裡面,而且要和同事交流協作(這就算是社交了?);
3、假設一天24小時都在上網,那麼1/3的流量貢獻在企業裡面了(事實不可能達到這麼多);
4、在網際網路上,使用者是金礦,流量是硬通貨,這算是公理。
資料量:
在facebook和twitter這些平台上,每天會產生海量的資料,於是我們看到了klout和peerindex這樣基於社交網路從事資料探勘的創業公司誕生了。在企業內部的社交網路上,每天產生的資料,基本都是跟工作相關的,這樣的資料比facebook或者twitter等上面的更聚焦,不再那麼分散,基於這些資料做出來的分析對企業主來說,意義也更直接(但問題也存在,那就是資料不夠全面,分析會有誤差)。
問題是,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看到有基於企業內部社交網路從事資料探勘業務的團隊,首先或許是因為這些資料相對來說,都比較私密,誰會放心交給乙個外部的小創業團隊來處理;第二應該是因為在這樣乙個社交網路上,成員還是太少,金蝶微博20萬,yammer也才500萬,利用這些資料來大有可為?貌似時間還早。
使用者習慣:
但很多企業已經反映,在yammer或者金蝶微博或者別的平台上,他們的使用者已經產生疲勞了,甚至有流失的現象(因為這上面只有同事和工作,沒有娛樂的緣故麼?)。長久下去,會是什麼樣的一副景象?
yammer上也才有20%使用者選擇付費,在國內,這個免費盛行的社會中,又有多少願意選擇付費?雖說這部分錢都是b出,但是……
一直沒搞懂企業社交究竟是個神馬概念,12億美元的收購金額也不見得就是合理的,使用者粘性不夠,付費習慣還不成熟,還是看看他們接下來打算做什麼吧!
(benimaru zhang供雷鋒網
私有雲是個偽命題??
王文彬 在我看來,私有雲是個偽命題。我們對雲計算的認知和定義是一種公共服務,如同水電一樣,使用者只需要使用但不需要自建電廠。很多人在講私有雲,但私有雲的背後其實是迎合一種心理上的安全,因為對雲計算的不信任,認為資料 資源 應用放到私有雲中更安全。這句話不妥,這不是乙個信任的問題,而是乙個隱私問題。企...
python用swig調dll是個偽命題
只有自己寫的 生成的dll才可以通過swig來調,而且實際上調的也不是dll,而是.pyd檔案。也就是說用生成dll的 通過.i和 swap.cxx檔案一起生成乙個.pyd檔案,python在呼叫c 的函式的時候實際是鏈結的.pyd。沒有這個檔案是不能成功調dll的。用boost.python調dl...
阿黎回歸將帶來改變,但重振小公尺是個偽命題
2015年的小公尺是焦頭爛額的一年。在市場和 上不利訊息太多,幾乎所有友商都針對小公尺主動進攻,見招拆招。小公尺在拳場上似乎遭遇了一場友商們默契配合的群毆,縱然拳術高超,但由於應接不暇,也備顯吃力。和公關戰場上更是如此,揹負了五年榮耀的小公尺走的有些沉重,少了過去快 極致的風采,反而多了幾分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