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開復到雲計算……
最近在it圈裡,乙個很火熱的話題就是***與「創新工場」ceo李開復之間,就後者在其自傳中的一些自我描述之真偽展開的較量,最終的結果就是李開復承認其在傳記中,關於其在卡內基•梅隆大學26學就成為「最年輕副教授」的描述有誤,以及有關於美國總編歐巴馬是其同班同學的描述上也不夠「嚴謹」……這件事所帶來的後果就是,李開復當初被自傳所包裝的耀眼光環,不得不說要褪色幾分了。這不禁讓人再次感慨,做人還是要務實一些的。
由這件事聯想到同樣在it圈裡火熱朝天的「雲計算」,我覺得頗有幾分借鑑之處。就李開復本身來說,即使不虛假宣傳,其學識與資歷都是相當的出彩,而雲計算本身,從技術點和發展經歷,到最後的理念和模式也都被廣泛的認同。另一方面,李開復被冠以「人生導師」、「青年導師」,其本人也預設自居,崇拜者不計其數。雲計算在當今it圈又何嘗不是如此?「未來的it」、「終極的願景」讓人如痴如醉,追隨者趨之若鶩。但當李開復的光環褪色之後,我認為雲計算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每個參與其中的人,也要重新掂量一下「務實」的人還剩多少。
李開復在教導青崇拜者時,經常會拿自己的光輝之處示人,讓後輩激情嚮往,從而激勵自己發奮圖強,以期讓世界有所不同。而在雲計算的「巡演」過程中,也是如此,它描繪出了很多美好的願景,吸引你前往,可是就如同李開復的講演一樣,它並沒有針對每個學子告訴你該怎麼做,而是告訴你我是多麼多麼優秀,最後有了怎樣的成果與業績。在很多廠商的雲計算介紹中,大多也是如此,告訴客戶雲計算是多麼多麼的先進,能幫你節省多少多少成本,實現怎樣高效的商業模式。可是,最終***告訴了我們開復先生並沒有像他說的那麼優秀,而他教給學生們的道理,其實也並無新意,只是以自己為乙個新鮮的榜樣,讓人更為欽佩並嚮往。相比之下,學歷遠不如開復高,在大公司任職的經歷也不如開復多的賈伯斯,其所帶來的成就則又遠高於前者,這就說明,每個人成功的道路是不一樣的,是因人而異的。雲計算也是如此,它實際上並不如它所宣傳的那麼美好,至少對於某些企業是這樣,所以我們同樣需要一顆務實的心,在當前的浮華之中,尋找出屬於自己企業的,最優的it進化(成功)之路。
要想運用雲計算,就要選清楚什麼是雲計算,但這個問題又是乙個相當龐雜的問題集合,對其進行詳細的闡述,並不是本文的目的。不過我想說的是,抓住幾個要點,就能對其有個大概的了解。第
一、雲計算是一種it服務模式或方式,注意它是一種服務,這是很重要的概念,我們可以多用花錢買東西的例子來想像一樣,共有雲就是你企業的it到外面購買it資源(基礎設施、平台、應用),私有雲就是你的業務部門向it部門購買it資源,混合雲就是兩種it資源一起混合用,相當於你在家請客,菜品呢,自己在家做一部分,到外面的飯館再買一部分,而你請的客人就是業務應用的需求。第
二、雲計算其實並不是一種技術,它是乙個理念,它更像是一系列技術的集合,所以不要認為雲計算有多神秘,相對神秘的只是與之相關的技術,而這些技術又有很多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因此很多時候並不需要自尋煩惱,最後讓自己也暈頭轉向。第
三、雲計算並無定式,但有統一的追求,現在對於雲計算的分類太多了,有縱向的,有橫向的,對此很多企業都會感覺自己在「雲裡霧裡」,不過這裡我們要掌握一點,雲不管怎樣,對其所針對的需求領域,均要實現「動態的資源調配、自動化的需求應對以及高效、靈活的管理,以實現更低的tco」,這基本上是所有雲的共同追求,也應該是企業未來it發展的追求。
說到此,我們的觀點也隨之清晰——雲計算的出現,讓企業其實看到了乙個正確的,也是必然的需求——低成本、動態化、自動化與高效靈活的管理。拋開雲計算不談,這個應該是每個it管理者的共同願望,而當前火熱的雲計算只不過是實現它的乙個模式,我們是否需要當前所大講特講的雲計算,則就因人而異了。也就是說,是博士後,還是大學中途退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樣的發展途徑適合自己。
雲計算的正與反
實際上,現在每個企業的it環境或多或少都有雲計算的影子,比如傳統的it架構中,業務部向it部提出需求,在當前的物理與孤島環境下也可以實現,就是時間長點,成本高點,但你不能說這不是一種雲計算的服務模式,只是現在談的雲計算更進化了。按傳統的方式,要想實現動態化、自動化與高效靈活的管理,成本無疑將是十分巨大的,我想這也是當前雲計算的最大價值所在。
但在中國更讓困惑的則在於,當很多人認為雲計算就是集中計算、雲計算是分布式計算、雲計算通過網路提供軟體服務、虛擬化就是雲計算之後,各種各樣的雲也隨之誕生,大規模的雲計算中心不斷上馬,彷彿不搞雲計算,就肯定落後一樣。這種操之過急、一擁而上的「中國特色」在浮躁的背後,也大大美化了雲計算的光環。
說到底,我們到底需要不需要雲計算已經無需回答,每個企業內部都是乙個雲計算的環境,只是進化程度不一樣,所以這就像是聽開復講課的學生們各個基礎與水平不一樣,只能大麵的道理都明白,但具體怎麼做?顯然要必須要結合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做出判斷。
有人說雲計算必上虛擬化,有人說物理環境也很重要,誰對誰錯?——看應用需求,不適合做虛擬化就不做,否則適得其反。就像給姚明安排個2x1.8公尺的床,還要讓他和易建聯一塊睡,這不就等著出事嗎?
有人說雲計算可以降低成本,有人說用了雲計算更頭疼,成本更高——雲計算採用與否要看具體的應用需求和環境,就像一家4口只需要買個小轎車就行,你非要買個大轎子寬敞,那你還得換駕照,還要應付平時的養護與超高的油錢,這不是給自己添堵嗎?所以要選看清楚自己的規模與需求,量力而行。
有人說雲計算簡單易用,可有人說部署困難——雲計算涉及多個層面,尤其在應用層面上對於傳統架構而言改動更大,必須確認提前做好轉化的工作,就像讓騎慣
自行車的猛的騎一次三輪車,有幾個不跑偏的?
有的人說雲計算的虛擬化非常影響效能,有的人則說效能很好呀——不管是不是虛擬化,效能好不好都要看應用的負載型別,是cpu、
記憶體還是儲存i/o?用大漏斗給小瓶子倒水,或用吸管給油桶加油,你說痛苦不痛苦?有針對性消除效能瓶頸,不管是不是虛擬化還是雲計算都是需要的。
雲計算有很多標準,a說a好,b說b好,我說誰好?——這是實話,無論是虛擬化,還是雲計算應用框架,目前有多個標準,但這種現象會長久存在,就像程式語言、中介軟體一樣,無法迴避。根據上面的闡述,選擇你乙個你認為合適的就好,關鍵點在於上層管理平台的相容性,同時要考慮到未來可能的與你所選擇的公有雲標準對接的問題,目前並沒有更好的辦法。
雲計算的效益有說好有說壞,我該聽哪個?——誰也不聽,自己衡量,但可以肯定,效益好的,其企業it無論是在裝置選型,架構設計還是在企業內部的配
套管理與流程設計上都是出色的,雲計算可以說是乙個整體的變革,就好像乙個胖女人要穿好看的瘦裙子,只是**肚子,效果並不好,只有全身勻稱的為新衣服(雲計算)有針對性的**(優化)才會達到最好的效果。
我的企業到底適合不適合雲計算?——我說過了,現在的企業it可以說就是原始的雲計算模式,至於適合不適合現在所宣傳的,這是乙個很需要的反思精神,我們必須務實的看待這一問題。但我並不能在此就斷定你需要不需要,還是要看你的業務需求滿足的情況,如果已經能輕鬆應付,則沒必要,如果it方面經常疲於奔命,並引起業務部門的不滿,那就真應該好好想想了。但要遵從資源動態化(池化,即虛擬化)——應用改造(針對雲、虛擬化環境進行優化與改造)——管理自動化(靈活響應)幾個步驟走,而不可求急求快,大幹快上。
總之,雲計算是個好東西,但並不是對每個人都是那麼的美好,所以切不可將其神化,在實際的觀察、研究、部署與實施過程中,都需要以一顆務實求真的心,時刻以自身的需求與實際的應用規模出發,來不斷審視自己的雲計算之路。而只有當我們不斷追求的「雲計算」之「光芒」不再那麼刺眼,我們才會更清晰看到前面的路……
雲計算之路
風雨之後是彩虹,經歷了三個月的風雨之後,從6月14日起 上次故障發生於6月13日 開始享受彩虹。而今天突襲而來的rds故障讓我們懂得了彩虹期間會有陣雨,但不管怎麼樣,離 晴空萬里 越來越近了。2013年7月23日10 00 11 00左右,我們使用的阿里雲rds 關係型資料庫服務 突然出現故障,造成...
雲計算之路
2013年7月24日,18 20 18 50左右,處於阿里云云服務最前沿的slb 負載均衡 出現故障,造成了 不能正常訪問 由於是最前沿,這次連502也看不到了 在大家對昨日故障帶來的麻煩還記憶猶新的時候,今天又給大家帶來新的麻煩,我們真的真的很抱歉!我們本來想走上雲計算之路之後,可以更專心於開發出...
雲計算之路 阿里雲上 烏雲飄過
一周的萬里無雲是我們的第乙個目標,這周天氣情況好轉,但昨天 今天下午依然有烏雲飄過。昨天下午16 40 16 48左右,部落格站點的兩台web伺服器突然出現cpu坐過山車的波動情況。今天下午14 26 14 32左右再次出現cpu坐過山車的波動情況,之後又出現了幾次短時間的波動。這兩朵烏雲飄過時,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