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南京的新華書店

2021-09-30 02:31:53 字數 1620 閱讀 6047

昨天去南京的新華書店,看了一看。有以下一些想法:

【市場需求】

市場的需求主要有兩大塊。

一是教材。

二是軟體說明書。只要用軟體,就需要乙個說明書,哪怕如冰箱等的說明書一樣爛,但如不去買它會走很多彎路。

除此,還有一些出書的方面,也就是店銷書:

1.掃盲。社會對電腦的進一步依賴,需要更多的人來用電腦,一部分三十多歲的人要繼續掃盲。他們很多人會選擇買書,如五筆字體的書賣得很好。但老年人學電腦等書,卻誰都沒有賣好。

2.辦公。單位用電腦的地方越來越多,多數只是文書處理和**運算。不少人也喜歡在網上讀文章,但網上文章還是很不夠系統,水平也不高,看起來很不方便。如果不是為了省錢,他們是應該買一二本工作相關的圖書看一看。

3.愛好者。邊邊角角的東西,從新起來的家庭數碼應用、寬頻網娛樂、黑客攻防、

excel

財務應用、

flash

等都有人玩。

4.計算機專業工作者。語言有大量的入門書,高階一點的都是翻譯書,國內的程式設計者沒有那個投入水平和精力來寫書。

【圖書製作的流程】

選題:這個工作聽起來很玄,實際上去書店看一眼後就明了,關鍵是作起來。

創作:門檻一是知識,也就是會不會。門檻二是組織,知識的組織能力強不強。門檻三是精力,有沒有時間來投入和精心製作例項。

排版、印刷、發行

【圖書的關鍵】

所有的關鍵中心只有乙個,就是知識。因為圖書最本質的就是知識的載體,出版商是知識的販賣者。

計算機圖書的知識,可簡單的分為入門級知識和實戰知識。

入門級知識對於教材、說明書、掃盲等類別己經足夠。現在基本上都是在校生和一些與出版社有合作關係的人在寫。它們唯一的路子就是出系列書,各出版社都在出,從零開始、開天闢地、新電腦課堂、實用培訓教程等等。這些書隨手翻翻其實感覺不出太大的差別,但深入進去逐字逐句的幾本對比看,就發現差異還是不小,但有一些寫得很是一般的書仍然能賣很好,比如我這一段看過電子社的新電腦課堂(不實用),人郵的

asp教程(甚至是馬虎)。

實戰知識相對於辦公、愛好者、專業書等類別。辦公和愛好者方面的書也有職業寫作者在寫,但層次總有限制,水平不可能高到**去,不能有所突破。這部分必要經得起玩家的考驗,得有大量時間的浸淫,豐富的經驗總結。它要走的路,只有聯絡行業裡的所謂大師級高手,以及人氣聚攏的大**和論壇(它們的宣傳能力不可小估),走合作化出書的路子。雖然現在看起來遠沒有想象的成功,但這是必然的趨勢。

【個人想法】

一本書也就是二十到五十塊錢,買還是不買對有知識需求的人總體來說並不是乙個大的問題。市場總量會長時期暫時保持微弱的頹勢,不死也不活,表面上看起來不起波瀾。但水裡卻不平靜,暗流湧動。市場裡的企業要想活下去活得好,只有順勢而動,努力爭先。

首先:要找好的作者源。作者資源是任一出版社存活的根本。在現階段(稿費不足以養職業作家,兼職也很難有大量精力投入),重點要依靠高校。另外,遠離一些人才爭奪過份激烈的地方,比如北京。我想應深入南大、東南等學校的校園內部,了解一下計算機專業的各個班裡學生的大致情況:多少人水平還可以?多少人寫書?哪些人可以培養?需要如何進行培養?

其次:編輯自身水平要過硬。作者的知識擺放在那裡,基本點是控制進度和正確。重要的是對作者的知識水平進行二次開發,更好的整理知識結構;提公升知識的展示力度。我想應該注重一下內部的交流和培訓,改變一下傳統的手工小作坊形式。

第三:圖書的包裝、宣傳及發行。

去新華書店有感

週日去新華書店一趟,感受太深,乙個是宇宙中的知識量太龐大了,自己太渺小了。另外乙個與自己的行業有關,就是軟體開發的新知識太多,自己已經被遠遠甩到後面去了。軟體開發就是乙個不斷學習新技術的行業,大家pk是學習速度,看誰最先學會,做出專案 誰就是領先者,領先者的獎勵是什麼?一門技術,等全地球人都會了的話...

新華書店也網售 要與噹噹 卓越「三足鼎立」?

雖然有很多人在網上購書,但是圖書大廈也總是人來人往。除卓越網 當當網,以後讀者又有了新的網上購書選擇 北發圖書網。從昨天開始,北發圖書網聯合所屬北京圖書大廈 王府井書店 中關村圖書大廈等7家分 推出 百日百種圖書大酬賓 活動。此舉表示,新華書店開始發力進軍網上零售業。現象 新華書店開展網售業務 北發...

新華書店牽手阿里雲 要用雲計算打造「智慧型悅讀」

誕生於革命聖地延安 擁有80年歷史的新華書店,與新零售的未來,正通過一朵雲實現無縫連線。12月20日,2017雲棲大會 北京峰會上,新華書店總店的全資子公司新華互聯與阿里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整合全國12000家新華書店實體門店 584家出版機構 3000家大中型圖書館等全產業鏈資源,打造乙個適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