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乙個問題經常會浮現在我腦中——為什麼有的產品能給人這種感覺:它很美,它和諧一致,它不浮誇也不浪費;而有的產品卻會給人這種感覺:它不靠譜,它沒人愛,它的設計複雜又隱晦。
蘋果公司的產品就能給人前一種體驗,而華為公司的產品我卻隱約有後一種感覺。
我很不喜歡消費的時候將錢花在某件我往後有可能不喜歡或者有可能棄用的物件上,所以我給自己列了乙個簡短的清單,當我想要購買某件東西的時候,我會拿出這個單子核對一下。單子是這麼寫的:
購買物品前思考:其中的「是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是我對開篇那個問題的思考而得出的第乙個答案。但是我寫下它的時候,我並沒有深刻的理解其中的道理,它不是理性的,而是一種感性的妄自揣測,或叫偏見,當我問自己究竟怎樣算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時,我好像無法有邏輯性,有說服力的回答自己。
有一天我在想電腦程式究竟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難以維護這個問題時,突然靈光一閃一句話:程式的結構和它的功能的契合程度,決定了它的健康程度。
這句話用來表述什麼是程式的健康度簡直再適合不過了!而將這句話推廣一下,不只是程式,任何產品的結構和功能的契合程度都決定了它的健康度。所以為什麼蘋果的產品給人一種美好的感覺,因為蘋果公司自己做作業系統,自己設計硬體,自己構建生態,並且對功能的變化有較強的專注度,和較長遠的規劃。這使得蘋果產品的結構和其功能的契合度是比較高的,反觀摔機的波音,bug不斷的windows,能拍月亮的華為,產品結構的變化沒有跟上功能的變化。這應該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感覺的由來吧!其外即功能,其內即結構。
劉作虎手下的一加品牌手機也是乙個鮮明的例證,一加不算手機大廠,但一加清楚的認識自己,從而在功能上沒有盲目且強行的跟從主流, 他巧妙的走了一條追求原生android的路線,既避免了精力不足導致的結構變化落後於功能變化的局面,又使得產品專注於自己的特色和規劃上。這樣的決策使得現在的一加手機可以領先於行業的享受到最新版本的android系統,保證了一加手機的使用者使用體驗,同時公司又有足夠的精力投入在其產品的特色上,結果就是結構和功能有較高契合度。
精研物理 格物致知(二)
昨晚順手看到龍書,拿下來一頁一頁的翻,越翻越省悟當時自學編譯時亦頗浮躁。以為antlr應該是很方便的產品,拿來後生成 便可以實現語法分析,一旦發現不是這樣,便覺得這個東東還不到家,等有空了再玩。這樣下來,對於編譯相當於沒有學會。儘管這和雜誌的浮躁式的宣傳也有莫大的關聯。慢慢回味這些。學畫畫,買的是p...
創業日誌(四)格物致知
近期不停在更新全球的資訊變革,年底更是看了各種2016年的總結,羅胖的跨年演講 時間的朋友 看了無數遍。從不同視角去感知這個世界,無論任何人的解析,都有一點共同,那就是有一次比工業革命還要猛烈的變革正在發生,世界處在乙個巨變的時代,人們的生活被不停顛覆式的改變。處在這個乙個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我們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