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測試策略和效能測試

2021-09-29 09:08:33 字數 1680 閱讀 7928

整合策略有自頂向下,自底向上兩種。

軟體測試策略:在一定的軟體測試標準、測試規範的指導下,依據測試專案的特定環境約束而規定的軟體測試的原則、方式、方法的集合。

軟體測試策略是為了以最低的成本最大程度降低產品的質量風險或盡早地完成測試所選擇或制定的最合理的方式、方法、過程等。

自頂向下測試:從主控模組開始,按照軟體的控制層次結構,以深度優先或廣度優先的策略,逐步把各個模組集合在一起。

優點:1)、能盡早地對程式的主要控制模組個決策機制進行檢驗,因此較早的發現錯誤。

2)、減少驅動開發費用。

缺點:1)、測試高層時,底層處理採用樁模組代替,不能反映真實情況,測試不充分。

2)、需要建立大量樁模組。

自底向上測試:自底向上測試是從原子模組(即軟體最底層的模組)開始組裝測試,因測試較高層模組時,所需的下層模組功能均已具備,所以不需要樁模組。(不用樁模組,驅動程式好些)。

優點:1)、自底向上不用使用樁模組。

2)、多個模組並行 測試,提高測試效率。

3)、測試用例相對簡單。

缺點:1)、程式到最後乙個模組加入後才知道整體形象,到最後才能接觸到程式的主要控制頁面。

2)、需要大量驅動模組。

驅動模組(driver)

驅動模組是用來模擬被測試模組的上一級模組,相當於被測模組的主程式。它接收資料,將相關資料傳送給被測模組,啟用被測模組,並列印出相應的結果。

驅動模組的目的是為了訪問類庫的屬性和方法,來檢驗類庫的功能是否正確。

樁模組(stub)

樁模組是指被測試的模組所呼叫的模組,而不是軟體產品的組成的部分。其主要用於單元測試階段。

軟體的六大質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穩定性、可移植性。

軟體測試模型:v模型、w模型、x模型、h模型、測試驅動模型。

測試計畫應該參考的文件,整合測試:軟體開發計畫、軟體測試計畫、需求規格說明書;整合測試:軟體測試計畫、概要設計說明書;單元測試:軟體測試說明書、詳細設計說明書。

軟體效能測試(performance testing),通常驗證軟體的效能在正常環境和相同系統條件下重複使用是否還能滿足效能指標。或執行相同任務時新版本是否比舊版本慢,系統記憶容量在執行程式時會不會流失。

軟體效能測試一般包括負載測試和軟體壓力測試。

目的是為了驗證系統是否達到使用者提出的效能指標,同時發現系統中存在的效能瓶頸,起到優化系統的目的。

1、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是指對請求作出響應所需要的時間。響應時間劃分為「呈現時間」和「系統時間」兩個部分。**「呈現時間」取決於資料在被客戶端收到響應資料後呈現頁面所消耗的時間、而「響應時間」**指的是從請求發出開始到客戶端接收到資料所消耗的時間。

2、併發使用者數

吞吐量是指單位時間內系統處理的客戶請求的數量。直接體現軟體系統的效能承載能力。

4、效能計數器

效能計數器是描述服務或作業系統效能的一些資料指標、如果對windows來說使用記憶體數、cpu使用率、程序時間等都是常見的計數器。

5、思考時間

思考時間也是休眠時間,是指使用者在驚醒操作時,每個請求之間的時間間隔。

效能測試策略

效能測試策略 1 在進行效能測試之前,功能測試要先通過。3 遞增測試 每隔一定時間 如5秒 10秒 載入不同數目的虛擬使用者進行測試。遞增測試存在的意義 如果所有的虛擬使用者同時載入,有可能造成aut的資源突然增大,進而影響後續測試中關心的測試點資料,所以前面可以稍稍放緩,遞增載入虛擬使用者。注意 ...

軟體測試策略

測試策略 一 測什麼 需要有功能測試 各個功能模組 效能測試 安全性測試 相容性測試 文件測試等等。測試範圍 怎麼測 通過各種手法完成功能測試 基本的理論結合需求說明 效能測試的不同場景 安全測試的級別和內容 不同版本。測試方法 二 策略就是考慮要完成這個測試任務,需要哪些方式方法。如系統訪問人數比...

軟體測試策略

一 測試範圍及測試方法 測什麼 需要有功能測試 各個功能模組 效能測試 安全性測試 相容性測試 文件測試等等。測試範圍 怎麼測 通過各種手法完成功能測試 基本的理論結合需求說明 效能測試的不同場景 安全測試的級別和內容 不同版本 測試方法 二 策略就是要考慮完成這個測試測任務,需要哪些方式方法 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