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要用到的命令
fdisk mount pvcreate及其相關 vgcreate及其相關 lvcreate及其相關 不足後補
二:相關概念1:物理卷:通常乙個分割槽或者乙個硬碟就可以建立乙個物理卷,物理卷的最小單位是pe,一般預設是4mb。
2:捲組:將多個物理卷組合到一起,成為乙個捲組。
3:虛擬卷:其實就是在卷組的基礎上再次劃分,最小單位是le,與pe一樣,並且一一對應。邏輯卷跟物理卷沒有本質區別,只是站在不同的層次來看罷了。
三:為什麼劃分磁碟,還要建立邏輯卷這些東東?
1:首先一塊磁碟放在桌子上,跟一塊板磚沒什麼區別,想要使用它必須經過一番處理才行,最重要的就是格式化,格式化操作可以讓一塊磁碟滿足當前的檔案系統,因為不同的檔案系統對應不同的格式,並且幾乎不能通用。
2:因為乙個作業系統中,乙個分割槽就可以是乙個檔案系統,就拿linux來說,/ 下的很多目錄都有特定的作用,所以將他們在磁碟上分開是有必要的。
3:邏輯卷,可以看成乙個高階的磁碟管理工具,因為物理上的磁碟一旦劃分好了之後不容易再改變,如果從邏輯上對磁碟進行劃分,那麼就可以實現動態的擴容及其他處理,注意喲,是邏輯上的,不用將磁碟「劈了」再拼起來!
四:現在讓我們進行一些操作吧!(唉,上圖很麻煩的,忍了!)
第一步:在虛擬機器上新增一塊20g的硬碟,這裡選擇單個檔案。
!!使用命令fdisk -l查詢一下,發現並沒有這塊磁碟,當然啦, 因為還沒有被系統識別。這裡需要重啟一下系統
好啦,現在可以看到新新增的磁碟啦。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系統就是那麼神奇,我也想重啟(睡一覺)一下,然後醒來發現不會的東西都學會了,然而……
第二步:磁碟劃分使用命令fdisk 裝置名
!!因為我們的磁碟剛好是20g,但是實際在分的時候可能不是那麼的正好,沒關係,我們直接回車預設所有就好了,反正也差不多啦。接下來,我們輸入p來檢視一下。
我們看到這兩個分割槽已經存在了,緊接著按下w儲存。
這裡要提一下的是,我們這次只分了兩個主分割槽,主要是為了演示這個操作過程,可以補充一下:
如果要建立擴充套件分割槽的話,要將p,改為e,主分割槽最多只能有四個,擴充套件分割槽的話,乙個就夠了,多了也沒有用。
第三步:建立物理卷,使用命令pvcreate。已經劃分好,但是還不能使用,因為還沒有格式化,但是這裡不著急進行格式化操作,我們先建立好,最後再格式化磁碟。
建立成功啦!物理卷可以一起建立的,不用麻煩了。檢視一下:
這裡使用了兩個命令檢視,乙個彪悍一點pvdisplay,乙個溫柔一點pvscan
第四步:新增到乙個卷組裡,使用命令vgcreate,這一步實際上是在邏輯上將分割槽組合在了一起。
我們緊接著用溫柔的檢視方法vgscan檢視了一下,發現確實存在vg1,那就成功了。
第五步:建立邏輯卷,使用命令lvcreate,這裡拿出來15g,用來掛載到/data目錄下使用。多出來的部分暫時也不格式化,留待以後使用。
確認,邏輯卷已經建立,並且起名為data
第六步:格式化,使用命令mkfs.ext4,在我的系統下,我把磁碟格式化為ext4型別。
第七步:所謂七步成屎,哦不,是要掛載,使用命令mount,然後用兩種方法檢視是否已經掛載成功,df -h和mount。
看到,我們有成功啦!
第八步:不要往了,掛載操作都是一次性的,我們設定開機自動掛載就好了,關於開機啟動的設定我們以後也會整理,現在就先做一下吧。
首先使用命令vim /etc/fstab進行編輯,新增最後一行的內容。
使用命令mount一下,檢視掛載的資訊,發現,路徑發生了變化,但是不用在意,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我們新增了開機自啟動。因為系統就是這樣啦,傻傻的。
linux磁碟劃分
一 需要用到的命令 fdisk mount pvcreate及其相關 vgcreate及其相關 lvcreate及其相關 不足後補 1二 相關概念 1 物理卷 通常乙個分割槽或者乙個硬碟就可以建立乙個物理卷,物理卷的最小單位是pe,一般預設是4mb。2 捲組 將多個物理卷組合到一起,成為乙個捲組。3...
儲存結構與磁碟劃分
一切從 開始 linux系統中的一切檔案都是從 根 目錄開始的,並按照檔案系統層次化標準 fhs 採用樹形結構來存放檔案,以及定義了常見目錄的用途。另外,linux系統中的檔案和目錄名稱是嚴格區分大小寫的。例如,root root root root均代表不同的目錄,並且檔名稱中不得包含斜槓 掛載硬...
儲存結構和磁碟劃分
檔案儲存結構 fhs標準 在linux系統中,目錄 字元裝置 塊裝置 套接字 印表機等都被抽象成了檔案,即 linux系統中一切都是檔案 既然平時我們打交道的都是檔案,那麼又應該如何找到它們呢?在windows作業系統中,想要找到乙個檔案,我們要依次進入該檔案所在的磁碟分割槽 假設這裡是d盤 然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