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最大的絕望,是沒有希望

2021-09-26 18:36:26 字數 1252 閱讀 1404

​我平時比較喜歡看電影,尤其熱衷於那種大場景、腦洞大開的電影,比如黑客帝國、鋼鐵俠、銀河護衛隊、復仇者聯盟等系列的電影。說白了就是喜歡那種一開場就很燃的電影,而很少看那種需要耐心、節奏很慢的電影。

這次意外的去看了電影capernaum(迦百農),中文名譯為《何以為家》。迦百農現在是一片廢墟之地,因此我更傾向把影片譯為《無望之地》。

我並不想去聊電影的細節,而是想發散一下思維,想一下電影中陌生的場景是否也有我們生活的影子。

人很脆弱,剛出生的小孩要是沒人看護,應該很難長大。人也很堅強,12歲的小男孩贊恩(影片主角)已經飽經風霜,有著超越年齡的成熟,彷彿看穿了一切。髒亂差的街區,生活的重壓,毫不避諱的不停生育的父母,渴望上學,害怕11歲的妹妹被嫁出去,離家出走,獨自求生,照顧幾歲的娃娃,妹妹慘死後為妹妹報仇而鋃鐺入獄,再到最後起訴父母,同時控訴那些不停生育卻無力教育子女的父母,希望他們不要再生了。因為贊恩知道,生下的小孩會成為下乙個自己。電影中的贊恩所經歷的一切是那麼的無奈,那麼的讓人絕望,真的很難把這些事情和乙個12歲的孩子聯絡到一起。

贊恩的父母在法庭上情真意切地說道,沒有人比他們更愛自己的孩子,他們自己也是這樣長大的,他們已經努力做到了最好。我想說,最可怕的愛就是以愛之名的殘忍。其實,贊恩父母的觀點是經不起推敲的。孩子和父母不是同一代人,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就說自己也是這麼長大的,這是毫無邏輯的,兩代人的代溝本質上都是源自這種思想。父母說比任何人都更愛自己的孩子,沒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是境遇所困。要知道,愛不是簡單地言語,愛是用來傳達和感受的,表達愛也是需要資本的。更何況,贊恩式的父母還在不停的生育,而完全不考慮教育和生活。

贊恩的處境,對於我們這些和平世界的人而言可能很陌生很遙遠。但是電影給我的感受還是很震撼的,生活中最難以忍受的,不是貧窮,不是傷病,而是沒有了希望。上一輩沒有能力,沒有見識,生育而無力教育,然後下一代又活成上一代的樣子,迴圈往復。人如果從一出生,就可以從身邊人看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失敗的無奈的毫無希望的人生,那將是何等的悲哀。

影片中的現象並不會因為贊恩的控訴而終結,贊恩事實上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把控,這是顯而易見的。

贊恩的處境也有很多其他的表現形式。多年前,美國紐約曼哈頓一群不缺吃穿甚至小富的人發起占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的**,不是因為沒有工作,更不是因為貧窮,而是因為貧富差距的拉大,使得他們沒有了希望,在可遇見的將來也不會再有什麼機會了。

對於每乙個職場人,如果工作努力一點或者放縱一點,不會改變自己的職場地位,如果收入增長緩慢或者簡單的線性增長,今年比去年多賺幾萬,明年比今年多賺幾萬,那麼一輩子的人生軌跡就是可以**的。這樣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與較高的平等收入相比,我更想要公平的機會。

《何以為家》觀影

1真實樸素動人,主角小男孩和小嬰兒都可愛極了。有朋友說像 小偷家族 我覺得更好,因為更寫實,沒有刻意往溫情的路子上走。2缺點是批判力度很低,可能是由於聯合國難民署的介入。這樣的現狀,該批判的是誰?國家?父母?戰爭?宗教?是什麼造成他們的悲慘經歷?都沒說,都混過去了。僅僅表現出這個國家沒救了,所有人都...

何以為家 觀後感

五月初 了這部電影,內心很是複雜,電影從乙個小孩子贊恩的角度,描述了黎巴嫩底層社會的現狀,的過程中,很多次引起了共鳴,彷彿間,時光倒流,回到了我的12歲,回到了我的初中生活,我變成了影片中的小贊恩。12歲的贊恩在童年遭受了重重磨難,在黎巴嫩的貧民窟掙扎求生,眼睜睜看著自己親愛的妹妹被賣做人妻折磨喪命...

密碼學技術何以為信?深究背後的計算困難性理論

隱私保護為何選用密碼學演算法?密碼學演算法背後有哪些神奇的數學理論?3何時比9大?計算可逆性錯覺究竟是如何在數學領域被打破?這裡,我們將從密碼學信任的理論基礎出發,分享在隱私保護技術方案中應用密碼學技術的一些思考 如何理解密碼學演算法的能力邊界,如何客觀地比較不同密碼學演算法對於隱私保護方案有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