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功功率&無功功率
直接消耗的電能,轉變為機械能、熱能、化學能或聲能,利用這些能作功,這部分功率稱為有功功率。
許多用電裝置均是根據電磁感應原理工作的,如配電變壓器、電動機等,它們都是依靠建立交變磁場才能進行能量的轉換和傳遞。為建立交變磁場和感應磁通而需要的電功率稱為無功功率。無功功率不消耗電能,只是在交流電的半個週期內暫時地將電能以磁場(感性無功)或電場(容性無功)的形式儲存起來,然後再另外半個週期內將所儲存的能量轉換為電能。
2、感性無功功率&容性無功功率
(1)感性無功功率:在用電裝置中,凡是用繞組和磁鐵組成的,在交流電路中產生電和磁交變的功能。在能量轉換過程中,有部分磁能仍恢復到電能,那部分電流沒有消耗有功功率,稱為感性無功功率。在電感性負載的電路中,電流滯後電壓乙個角度ψ,cosψ稱為功率因數。
(2) 容性無功功率:在電容器二塊極板間產生充放電,電容電流不消耗有功功率,這個電流引起的功率稱為容性無功功率。在電容性負載的電路中,電流超前電壓乙個角度ψ,cosψ也稱為功率因數。
3、功率的正負之分。
功率的定義是單位時間所做功的乙個標稱量,但功率的正負不應以功率消耗為標準,所以對它而言的正負不是做工的正負,而是只做功體(功率產生單位)在做功的情況下是從外界吸收功率還是向外界輸出功率。
無功功率補償的基本原理是把容性元件與感性元件並聯接在同一電路,當容性元件釋放能量時,感性元件吸收能量;而感性元件釋放能量時,容性元件卻在吸收能量,能量在兩種負荷之間互相交換。這樣,感性元件所需要的無功功率可由容性元件輸出的無功功率中得到補償,減少了電網電源向感性負荷提供、由線路輸送的無功功率。由於減少了無功功率在電網中的流動,因此可以降低線路和變壓器因輸送無功功率造成的電能損耗。同理,容性元件產生的容性無功功率過多時,需要安裝感性元件以就地平衡容性無功功率。例如,超高壓輸電網的線路空載或輕載時,線路電容能產生大量的無功功率,末端電壓將高於始端電壓,所以需要裝設併聯電抗器予以吸收。而在電壓等級較低的配電網中存在大量的感性負載,所以通常需要配置大量的併聯電容器進行無功補償。
無功功率補償的作用包括提高供配電系統功率因數,減少無功功率在電網中的流動,降低輸電線路因輸送無功功率造成的電能損耗,改善電網的執行條件。
在交流電路中,純電阻負載電流ir與電壓u同相位,電感負載電流il滯後電壓,電容負載電流ic則超前於電壓。據無功計算公式:q=uisinψ,其中角度ψ指電壓u超前電流i的相位角。由於感性元件上電壓相角超前電流相角,所以感性無功為正;同理由於容性元件上電壓相角滯後電流相角,所以ψ為負,進而容性無功為負,關鍵即在此。容性無功為負,那麼容性無功即可以理解為負的感性無功,從而容性器件(如電容)上消耗的容性無功即可以理解為容性器件上產生了感性無功、發出了感性無功。相反地,感性元件(如電感)上消耗了感性無功,也可以理解為發出了容性無功。
電網中的電力負荷如電動機、變壓器等,大部分屬於感性電抗,一般稱這些感性裝置消耗無功功率,安裝併聯電容器、同步調相機等無功補償裝置是為感性負載提供所消耗的無功功率。而感性裝置消耗了感性無功功率,也即是發出了容性無功功率,即所謂無功功率的損耗只是個說法而已,也可以說成是容性無功功率的產生。無功功率只是在容性負載和感性負載之間不斷進行交換抵消,在與電網中基本上是沒有損耗的。所以使用「消耗」的說法很難讓人理解無功功率的存在形式以及無功補償的原理。因此,根據部分人的提議,可以「消耗」改為「需要」。將「感性元件消耗感性無功,容性元件消耗容性無功」變成「感性元件需要感性無功,容性元件需要容性無功」。
正向有功正向無功 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理解
在交流電路中,由電源供給負載的電功率有兩種 一種是有功功率,一種是無功功率。電壓電流同相位,電源向負載供電,負載把電能轉換成其他能量,叫有功。電壓電流不同相位部分,電源與負載之間交換電能,這部分 除線路損耗外 電能不轉換 電磁以外的 成其他能量,叫無功。有功功率 有功功率是保持用電裝置正常執行所需的...
電表 正向有功 反向無功
所謂正向 反向計量這種表都能計量,有功總電能就是你實際的電量,無功總電能就是無功量 功率因數 如果接線錯誤,你可以看面板顯示的兩個小箭頭,如果兩個箭頭方向相同說明你接線有錯誤。電能可以轉換成各種能量。如 通過電爐轉換成熱能,通過電機轉換成機械能,通過電燈轉換成光能等。在這些轉換中所消耗的電能為有功電...
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超前滯後
有功功率是保持用電裝置正常執行所需的電功率,也就是將電能轉換為其他形式能量 機械能 光能 熱能 的電功率。在直流電中的有功功率的計算方法是 p ui,在交流電中因為每一相電存在乙個相位角,所以正弦電路的有功功率 p uicos 無功功率是用於電路內電場與磁場,並用來在電氣裝置中建立和維持磁場的電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