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者身份驗證
author: 郭大俠
"""import getpass
username =
input
('請輸入使用者名稱: '
)# password = input('請輸入口令: ')
# 如果希望輸入口令時 終端中沒有回顯 可以使用getpass模組的getpass函式
password = getpass.getpass(
'請輸入口令: '
)if username ==
'admin'
and password ==
'123456'
('身份驗證成功!'
)else
('身份驗證失敗!'
)
請輸入使用者名稱: admin
請輸入口令: ········
身份驗證成功!
"""
分段函式求值
3x - 5 (x > 1)
f(x) = x + 2 (-1 <= x <= 1)
5x + 3 (x < -1)
author: 郭大俠
"""x =
float
(input
('x = '))
if x >1:
y =3* x -
5elif x >=-1
: y = x +
2else
: y =
5* x +
3print
('f(%.2f) = %.2f'
%(x, y)
)
x = 2
f(2.00) = 1.00
"""
分段函式求值
3x - 5 (x > 1)
f(x) = x + 2 (-1 <= x <= 1)
5x + 3 (x < -1)
author: 郭大俠
"""x =
float
(input
('x = '))
if x >1:
y =3* x -
5else
:if x >=-1
: y = x +
2else
: y =
5* x +
3print
('f(%.2f) = %.2f'
%(x, y)
)
x = 2
f(2.00) = 1.00
**說明:**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這兩種寫法到底是哪一種更好。在之前我們提到的python之禪中有這麼一句話「flat is better than nested.」,之所以提出這個觀點是因為巢狀結構的巢狀層次多了之後會嚴重的影響**的可讀性,如果可以使用扁平化的結構就不要去用巢狀,因此之前的寫法是更好的做法。
day3 分支和迴圈
應用場景 針對不同的條件實現不同的操作。不同的條件之間滿足 如果其中乙個條件已經滿足,就沒有再判斷其他條件的必須 語法 if 條件語句1 段1 elif 條件語句2 段2 elif 條件語句3 段3 else 段n注意 後面的條件是在前面的條件不成立的前提下進行判斷的 在if語句中有其他的if語句 ...
Python 100天練習 Day3 分支結構
本文以github上100天python從新手到大師為素材,規劃為約100天的練習,每次的學習和總結均發在這裡。有錯誤的地方還請朋友們指正。在day1 2 兩天的程式中,我們的 都屬於順序結構,即一條線下來的 以day2練習中 華氏度轉換攝氏度 為例做流程圖 但在現實中也包含有需要條件判斷才能夠進行...
python機器學習day 3
突然覺得標題的day計算方式有問題 對於效能評測,一共有三個指標 準確性和召回率和精確率。書上用的是有點像 卡諾圖 的感覺來列的公式。數電後遺症。實際是1類 實際是2類 分類結果為1類 1類被分類為1類 分類正確 2類被分類為1類 棄真錯誤 分類結果為2類 1類被分類為2類 納偽錯誤 2類被分類為2...